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研究——以西南大学樟树林论坛为例
【6h】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研究——以西南大学樟树林论坛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方法

第二章网络舆情特征分析

2.1网络舆情的定义

2.2 BBS的功能

2.3 BBS言论的特征

2.4高校BBS的兴起

第三章高校网络舆情要素分析

3.1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范围的界定

3.2 BBS舆情主体——大学生特征研究

3.3大学生热爱BBS的原因

3.4高校BBS舆情的基本特征

3.5高校BBS的内容分类

3.6高校BBS中的“把关人”

第四章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

4.1正面影响

4.2负面影响

第五章高校BBS网络舆情引导对策

5.1提高高校师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5.2实行“实名认定制度”

5.3设置议题 邀请专家共同参与

5.4培养高校BBS的“意见领袖”

5.5重视BBS中反映的问题和意见,积极予以反馈

第六章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每年都在刷新着由自己创造的纪录。从上网人数、网民群体比例、网站数、从网络速度到技术,都以极快的速度在不断提升。根据2010年1月15日在北京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随着中国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民结构的日益丰富,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不可忽视。
   我国的网络发展显示出十分强劲的势头,在世界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我国的网络媒体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关网络新闻的领导部门表示,如果把1999年5月9日网络抗议美国轰炸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看作网络媒体登上中国媒体舞台的标志,那么,拉萨“3.14事件”和“汶川5.12”地震则标志着网络媒体正在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媒体之一。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广大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新闻跟贴、论坛发贴、网上签名等方式迅速形成的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领域。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也就是说,约三成的社会舆情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情的独立源头之一。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议题更加广泛,网络非理性情绪呈现蔓延之势,可以看出,网络已成为当今舆情表达最汹涌的场所,网络舆情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尤其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
   网络论坛是网络中形成舆论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就高校而言,高校BBS己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学生学习和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他们交友、娱乐、休闲的一个俱乐部,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位大学生的成长,也是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高校BBS上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论文将校园网络舆情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大学生在本校BBS中发表的主题所引起的网络舆情,试图结合高校BBS、大学生和网络舆情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合适的引导方法,从内容上分析高校BBS的舆情内容、特点与大学生个体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从细节上分析高校网络舆情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出引导网络舆情的方法策略,以维护和谐的校园环境,确保顺利展开学生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