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土壤质量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以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为例
【6h】

土壤质量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以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土壤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1.1.1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1.1.2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1.2土壤质量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1.2.1土壤物理指标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1.2.2土壤养分含量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1.2.3土壤生物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1.3土壤质量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研究展望

第2章 绪论

2.1研究目的和意义

2.2研究目标

2.3研究内容

2.4技术路线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研究区概况

3.2采样原则及方法

3.3测定指标及方法

3.3.1土壤物理指标

3.3.2土壤化学指标

3.3.3土壤生物指标

3.4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4章 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4.1土壤孔隙状况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4.2土壤水分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4.2.1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4.2.2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3土壤颗粒组成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4.4讨论

第5章 土壤养分含量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5.1土壤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5.1.1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5.1.2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5.2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5.2.1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氮磷钾全量的影响

5.2.2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5.3土壤微量元素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5.3.1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效铁的影响

5.3.2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效锰的影响

5.3.3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效铜的影响

5.3.4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效锌的影响

5.4讨论

第6章 土壤生物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6.1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6.2土壤酶活性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6.3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6.4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加课题及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中国土壤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耕地占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5%,且退化严重,总体质量不高。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国耕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在人口持续增加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双重压力下,耕地土壤资源的利用强度进一步加大,因此提高土壤质量成为保证人类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而土地利用作为人类利用土地各种活动的综合反映,其方式的变化会改变土壤物理结构、内部化学反应过程以及生物活动状况、进而影响土壤质量。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增加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因此土地利用与土壤质量的关系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国内外有关土壤质量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研究大多是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的研究,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农田系统中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研究却很少。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农业气候资源良好,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由于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研究区内很多地区将原有农田改变成其它土地利用类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因此本论文选择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歇马镇农田系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性质的影响,为提高紫色丘陵区土壤质量以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水田变化为果园后,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大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除0~20cm全磷含量和0~60cm全钾含量外,其它指标含量均表现出小幅度增加或者不同程度的下降。水田变化为旱地后,土壤物理性质下降;土壤化学性质除全磷和有效磷增加外,其它指标都呈下降趋势;土壤生物性质中,20~60cm真菌数量,40~60cm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0~20cm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均有所增加。水田变化为菜地后,土壤物理性质下降,但与前面二者不同的是,土壤化学性质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有效调节,尤其是全磷,有效磷和0~20cm有效锰的含量增加较明显;土壤生物性质中,0~20cm土壤群落结构有所改善。
   旱地变化为果园后,土壤物理性质变化不大;土壤化学性质中,全钾含量增加,但幅度不大,速效养分和微量元素含量均有所增加;而土壤生物性质中,除0~20cm细菌数量,20~60cm真菌数量以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外,其它均增加。旱地变化为菜地后,土壤0~20cm和40~60cm含水量增加,其它物理性质变化不明显;与其它利用类型不同,旱地变化为菜地后有机碳含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且除有效铁和有效锰外,其它土壤化学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生物性质中,除0~20cm放线菌数量和0~20cm微生物量碳的含量降低外,其它均呈增加趋势。
   水田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后,除水田变菜地的土壤质量有所改善外,其它利用方式的土壤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而旱地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后,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结构得到有效地调节,从而提高了土壤整体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