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地流转经济驱动力微观研究
【6h】

农地流转经济驱动力微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农地流转研究综述

1.2 农地流转驱动力研究综述

1.3 农地流转主体行为研究综述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意义

2.3 核心概念的界定

2.4 研究方案

第3章 研究区域及农地流转概况

3.1 开县区域概况

3.2 开县农地流转概况

第4章 农地流转主体流转意愿研究

4.1 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分析

4.2 农业大户农地流转意愿分析

4.3 政府农地流转意愿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地流转主体行为研究

5.1 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研究

5.2 农业大户农地流转行为研究

5.3 政府农地流转行为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地流转中主体利益博弈研究

6.1 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博弈分析

6.2 政府与农业大户之间的博弈分析

6.3 农户与农业大户之间的博弈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地流转的驱动力系统研究

7.1 农地流转驱动力系统的构成

7.2 农地流转驱动力因素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地流转的障碍性因素研究

8.1 保障体制障碍

8.2 农地需求障碍

8.3 思想观念障碍

8.4 市场机制障碍

8.5 土地制度障碍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特色与创新

9.4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关于农户的调查问卷

附录2:关于农业大户与政府的访谈提纲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地市场流转速度出现加快的趋势。但是,农地流转市场发育仍然非常缓慢。农户耕地细碎化行为和耕地撂荒行为依旧存在。因此,如何推动农地市场流转,减少耕地细碎化和耕地撂荒,提高农地使用效率,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规模效益,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我国农业必须加以解决的战略问题。
  从己有的研究文献来看,一些学者对推动农地市场流转的驱动力分析多从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城镇化进程等宏观层面来进行,还缺乏微观层面上深入的分析,难以为实际工作提供完善的理论支撑。
  本论文从理论上加深人们对农地流转微观主体的意愿和行为认识,从更深层次、本质上帮助认识现行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缓慢的原因,为政府科学制定农地流转政策,规范与指导农地流转主体行为,构建和谐的农地流转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选取重庆市开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深刻分析农地流转中三大主体的意愿、行为和博弈关系,剖析整个农地流转的驱动力系统构成,揭示在流转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提出促进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政策建议。
  论文基于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数据,从农户、农业大户、政府三个方面分别对各自的农地流转意愿及行为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农地流转三大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设想通过农地流转驱动力系统保障农地流转有效开展,用系统分析方法探究区域农地流转驱动力系统中经济、政策法规、科技和社会文化等驱动力的作用过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着重对农地流转经济驱动力子系统进行驱动力因素分析。最后,论文主要从观念、市场、制度、体制和机制上深入分析了农地流转主要障碍性因素。
  最终,本论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现阶段,农户农地流转意愿明显提高。但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受到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情感的、政治的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农业大户有着强烈的土地流转意愿。但农业大户在转入土地时受到土地的预期收益、流转所需的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农地流转中也有所顾虑。因此,促进农地流转的核心问题在于,一方面是要激发农户自愿的将土地流转出来,这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活保障体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是刺激农业大户积极地转入土地,这就必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2、农户农地流转行为既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的恋土、恋乡情结、农村熟人社会的人情规则及农户的平均主义、保守主义心态是影响当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主要社会性因素,正是这些社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复杂化。和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相比,农业大户农地流转行为更多的是经济行为。现阶段,农业大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农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盲目的状况。
  3、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应尊重农户的意愿,尊重市场机制配置农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优势,避免各行政主体直接参与或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农地流转行为的现象。政府应当是农地流转的支持者、管理者和公共服务者。政府行为的重点和方式应放在培育和创造有效率的农地流转市场环境上,为农地流转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博弈主体,农户、农业大户和政府这三大农地流转主体自身会进行得益比较并做出行为选择。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农地流转总能产生出相对最优的结果,从而使各利益主体,特别是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因此,实现农地流转的关键是通过统一“三大主体”的目标,使其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平等积极地参与到农地流转中来,共同确定大家比较一致并充分信任的农地流转目标和发展战略。
  5、农地流转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经济、政策法规、科技和社会文化等驱动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只有发挥农地流转驱动力系统中各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能有效推动农地流转。经济驱动力在农地流转驱动力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是影响经济驱动力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城市化进程的高低和当地非农就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是影响经济驱动力的主导因素。
  因此,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对推动当地农地流转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农户的恋土情结是影响农地流转社会文化驱动力因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长期存在直接制约着农地流转。因此,对农户加以正确引导,逐步使他们的生活方式或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并不断弱化其恋土情结,才能有效推动农地的长期化、市场化流转。
  6、现阶段我国农地流转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在于保障体制、农地需求、思想观念、市场机制和土地制度五个方面。因此,为实现农地市场化流转,不仅要从产权明晰、机制构建等方面构建农地市场化流转制度,而且要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大农业扶持力度等方面完善农地市场化流转的配套政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