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舞传奇的意象世界
【6h】

武舞传奇的意象世界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武侠功夫意象的生成

一、中国武侠的渊源

二、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传统

三、武侠文本中功夫意象的产生

第二章 文学传统:想象领域的功夫意象

一、文学中的功夫意象描写:侠客诗与武侠小说

二、文本中功夫意象显现

三、功夫场面对于叙事的作用

第三章 舞台传统:直观领域中的功夫意象

一、戏曲中的功夫场面

二、亦文亦舞:戏曲中的功夫意象营造

三、戏曲中功夫场面的叙事功能

第四章 继承传统:影像中的功夫意象

一、功夫场面在电影中的发展

1.功夫影像的渐显

2.功夫影像的承继

3.功夫影像的成熟

4.功夫影像的类型分化

5.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

二、影像中功夫意象组成

1.“在哪打”——环境因素

2.“怎么打”——造型因素

3.“为什么打”——道德因素

三、功夫场面的叙事与接受

四、与“暴力美学”商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校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功夫的含义已经超出了其本身指代的本领、造诣的意义。功夫约定俗成地成为中国武术、武侠和武打的代名词。功夫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武侠的统称。现代汉语词典里,场面是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也指在戏剧、电影、电视剧中由布景、音乐和登场人物组合而成的景况。场面的解释指明了“场面”是由人物、环境及其之间的关系所构成。同时,场面作为叙事性文学和戏曲、影视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承担相应的叙事功能。
   功夫场面,是以展现功夫为主要的表现。在叙事性文学中,功夫场面是由人物在一定场合中凭借功夫动作发生关系而构成的武打情景;在戏曲、影视中,是由功夫与布景、音乐、人物组合而成的景况。
   艺术作品包括叙事性文学、戏曲和影视,是创作者的主观创造。创作者根据对客观世界的个人感悟,创造出另一个艺术世界。艺术作品中的世界被赋予了创作者的主观感情,其中的客观物象都融入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一个意象化的世界。因此,功夫场面中的人物、环境和功夫也都蕴含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成为三种不同的审美意象。而这三种意象又统一在功夫场面中,组成统一的功夫意象。所以,功夫意象是由功夫场面中的人物、环境和功夫共同构成的有意蕴、情景交融的意象组合。
   功夫场面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神话和史传文学。功夫场面真正成为叙事文学最主要的描写部分,是从唐传奇开始的。经过明代和晚清的发展,演变成以描写功夫场面为主,彰显武侠文化的类型化小说。上世纪80年代,武侠小说的流行,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当代武侠小说继承了传奇叙事、人物的类型化塑造和承载人文意义的传统,将武侠小说的可读性和娱乐性发展到更高的层面。当代武侠小说是创作者更主动的艺术创造,显现了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在功夫场面以及功夫意象的营造上注重向精神层面的拓展,体现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韵味。功夫意象也更加典型化、艺术化和哲理化,成为当代武侠小说审美活动中充满意蕴的意象世界。功夫场面的描写使武侠小说更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并且成为矛盾冲突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功夫场面增加了叙事的曲折性,成为故事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故事向纵深发展,也是故事起承转合变化的主要因素,与叙事相辅相成。在价值层面,功夫场面完成了叙事中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承载,成为武侠小说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儒、释、道追求的外化形式,是功夫意象的形象承载。在接受层面,功夫场面迎合了大众文化心理,体现了大众审美中朴素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功夫场面作为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和理想精神的寄托,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要,成为有效的心理宣泄渠道。
   功夫场面与戏曲表演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戏曲中的武戏。戏曲中的武打场面同时具有文学叙事和戏曲舞台表演的双重特性,使功夫场面更为符号化与抽象化。戏曲功夫场面在舞蹈化的功夫表演中,实现了人物表演与环境(布景)、音乐的结合,用简单的形象展示了更为丰富的情感内容,成为戏曲化的功夫意象。武戏中的功夫场面,弱化了其中的暴力因素,只用舞蹈化的动作展现功夫场面的美感;用写意化、程式化、符号化的武舞动作,与戏曲音乐相结合,表现了更为广阔的实际内容。武戏中的功夫意象,更加注重由“象”所表达的象外之意和弦外之音。通过动作造型,外化了人物的内心情绪的变化,成为饱含情感隐喻的意象。功夫意象的营造更加程式化,用显性表现直接表达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融入了创作者的是非判断。武戏中的功夫场面,在叙事中完成了戏曲雅俗共赏的表达。在推进戏曲叙事、控制节奏的基础上,功夫场面承担了更多的人物性格塑造和情感表达的功能。功夫场面的展现与武戏中既定的人物性格相一致,是外化人物情绪情感的特殊展演段落,成为人物情绪情感的直接显现,构建了特殊的人物心理表现空间。武戏中功夫场面的接受,是建立在观赏者特有的观赏心理基础上的。观赏者并不注重功夫场面的实际内容,而是更多关注与功夫场面的表现形式,更注重功夫场面“怎么演”,而不是“演什么”。同时,武戏的功夫意象更加直接地附加了创作者的道德评判,使功夫场面有更加明显的善恶评判和价值体现。
   电影是依靠技术支撑的外来艺术形式。电影的中国化改造,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任务。电影与中国武侠精神的结合是中国电影民族化进程中的成功范例。中国电影开始之初,就将视点放在武戏的影像化表现上,逐渐形成了武侠电影。中国武侠电影是外来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也是影响世界电影的中国电影类型。中国武侠电影充分吸收并继承了武侠小说和武戏中的文化传统,并在影像中发扬光大。中国武侠电影成为了表达中国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文化形态,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民族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洋溢着中国人独有审美情趣。中国武侠电影借鉴了武戏的舞台表现形式,充分利用了中国武侠小说所建立的武侠体系,构建了中国武侠电影特有的镜头语言表现形式。武侠电影里的功夫场面是对武侠小说和武戏中功夫场面的影像化表现。影像增强了文字表达和舞台表演的观赏性,成为直观的视听表达。武侠电影用具体的影像演绎了功夫场面的形象系统,却丝毫没有改变形象中的意义承载,反而使“象外之意”有了更好的呈现,用更加有意蕴的影像“照亮了一个真实的世界”。武侠电影中功夫场面把人物、环境和功夫动作用直观的视觉形象显现在观赏者的眼前,运用视听语言的优势,把声音、色彩与动作造型有机结合,创造了丰富的视听语言效果。在影像中,功夫场面里的人物、环境和功夫动作成为具体的形象,直观展示了“在哪打”、“怎么打”。影像使功夫场面的要素更加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通过“为什么打”,把功夫场面的意义做出更加明确的阐释。在“在哪打”、“怎么打”和“为什么打”的影像构建中,具体形象所蕴含的意象韵味发挥到极致。构成功夫意象的这三个要素在电影实现了形象化、生动化,丰富了各自的情感蕴含,并超越了实体的形象,成为更有情趣的功夫意象。
   本论文就是以武侠小说、武戏和武侠电影中功夫场面为研究对象,探讨功夫场面中功夫意象的塑造;梳理功夫场面在武侠小说、武戏和武侠电影中的发展,以及其中功夫意象对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说”传统的继承;找到武侠小说、武戏和武侠电影长时间流传,并被观赏者喜爱的真正原因。透过影像的外在表象,寻找其内部的美学韵味和道德意义承载,探求由武侠小说、武戏和武侠电影所共同组成的武舞传奇中的中国古典美学韵味的意象世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