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6h】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在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空心村的规模扩张、地域扩展,正成为阻碍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问题,并逐步上升为事关新农村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按照农村空心化--空心村整治--新农村建设的逻辑关系,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既是解决我国农村空心化发展及其引发的农村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诸多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土地资源科学、农村地理学的学科创新与发展,并及时服务于中国城镇化新政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需求。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宅基地问题涉及农村人口基本居住保障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应正确引导、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为使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健康发展,需要从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从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等层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宅基地管理进行规范。使宅基地管理在保障发展、保护红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土地利用是否集约,直接影响到地区的经济、生态和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开放的过程,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很多,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政策因素等,如何评价一个基于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实现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是土地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是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从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理论及相关评价方法出发,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相关理论基础的概述。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有关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状况,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界定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等相关概念,阐述了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地租地价理论等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然后从系统的观点分析土地利用的系统性及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介绍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体系构建: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评价指标选取的范围与方法,确立了初步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分析已有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确定了指标权重及指标标准化处理的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方案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
   第二部分以重庆市开县为例对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开县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特点,在前面建立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数据获取、确立评价指标体系、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应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开县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及空间表达,应用不同方案对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测算;探讨了当前农村居民点土地低效利用的多方面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措施,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对本文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本文研究不足的地方,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及以后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内容。
   本文依据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从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特点出发,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建立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分析研究,能够反映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今后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