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视听时间再校准:空间特异加工与客体特异加工的机制
【6h】

视听时间再校准:空间特异加工与客体特异加工的机制

代理获取

摘要

时间不同于其它维度,时间意识也不同于其它感觉意识。时间与意识从古希腊开始就一直为哲学家、心灵学家所关注,不过诸如时间意识的起源,包括人类究竟如何能意识到时间,这种意识产生于大脑中的哪个部位,以及时间意识的本质及它与自由意志的关系,仍然一直困扰着哲学与心理学研究者。时间错觉指知觉时间与物理时间的不一致,具体可分为时距错觉与时序错觉,前者包括时距适应、新异刺激效应等,后者包括时间腹语术效应、时间再校准等。时间错觉体现了大脑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也可以看作是时间维度的知觉学习能力。
   本研究主要关注时间错觉中的一种时序错觉即时间再校准。由于各种感觉信息物理传播速度的差异(如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比声音快得多),它们不可能同时到达相应的感觉器官,而且不同感觉信息的神经传导与加工速度也存在差异,即使来自同一事件的跨通道刺激在知觉上也可能存在着时间延迟。大脑能够适应跨通道刺激间很短的时间延迟的现象即被称为时间再校准。在实验室中,与适应同时呈现的跨通道刺激对相比,适应相继呈现的刺激对后,观察者的主观同时点会偏向时间延迟的方向。
   本研究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验视听通道的时间再校准是否存在两种形式的特异加工,即(1)以空间为参照,而忽略这一空间内客体的类型的空间特异加工(2)以客体为参照,而忽略这一客体所处的位置的客体特异加工,二是考察这两种特异加工的机制,具体说即时间再校准是否与知觉潜伏期的改变存在必然联系。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采用“适应-测验”范式,材料选用简单的视听刺激并以喇叭呈现声音,在适应阶段将一组相继的视听刺激置于一侧空间,将另一组同时的视听刺激置于另一侧空间,在测验阶段交换两组视听刺激的空间位置以分离两种不同的特异加工,用SJ与TOJ联合任务来测量高低边界及PSS的偏移。实验2与实验1程序相似,只是在测验阶段改为简单反应时任务来测量视听潜伏期的变化。
   通过两个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1)无论哪侧空间,适应听觉与视觉优先后,PSS与高低边界都偏向了时间延迟的方向,这种偏移在适应延迟空间内更显著;无论在哪侧空间,适应视觉优先与视听同时相比,边界偏移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适应听觉优先与视听同时相比,在适应延迟的空间内判断“视觉先出现还是视听同时”的边界具有边缘显著的偏移,在适应延迟的客体上(即适应同时的空间内)没有发现显著的边界偏移。
   (2)无论在哪种特异加工下,听觉潜伏期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对于视觉潜伏期,空间与客体特异加工表现出分离:在空间特异加工下仍无任何显著的效应,但在客体特异加工下,与知觉潜伏期改变的假设相反,相比适应视觉优先与视听同时的条件,适应听觉优先条件后的视觉潜伏期显著地延长而非缩短了。
   (3)视听时间再校准既存在空间特异加工,也存在客体特异加工,两种特异加工均与判断标准的改变有关,而与知觉潜伏期的变化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