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研究
【6h】

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与意义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印度高等教育的研究现状

(二)工程技术教育的研究现状

(三)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研究现状

(四)对已有文献的评价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隐性到显性: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宗教特性:近代以前印度教育的发展及演进

(一)古代印度的教育

(二)中世纪印度的教育

二、宗教性到世俗性:近代殖民地时期的印度教育

三、隐性到显性: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时期:殖民地时期印度的工程技术教育

(二)初步发展阶段:独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工程技术教育

(三)完善阶段:80年代末以来的工程技术教育

四、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现状

(一)层级分明:印度工程技术教育机构的类型

(二)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规模

(三)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质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特征

一、工程技术教育的国家性

二、工程技术教育机构的多样性

(一)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行

(二)学位教育与学历教育共存

三、工程技术教育管理结构的分权性

(一)政治体制的民主分权性

(二)工程技术教育的独特管理体制

四、人才培养体系的独特性

(一)严苛的招生选拔制度

(二)多元的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

(三)工程技术教育的国际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技术教育教育的失衡性发展

(一)工程技术教育质量两级分化严重

(二)学位结构不平衡

(三)教育机构地区性分布数量的不平衡

二、工程技术教育系统师资整体性紧缺

(一)孟买理工学院师资情况

(二)苏拉特国立技术学院师资情况

(三)麦力普技术学院师资情况

三、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

(一)高等教育附属制在印度产生的背景

(二)高等教育附属制度的发展

(三)高等教育附属制度的现状

(四)工程技术教育领域附属制所带来的影响

四、工程技术教育领域失业与人才外流问题严重

(一)工程技术教育领域毕业生就业状况

(二)人才外流情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国家因素:内驱动力

(一)国家因素对工程技术教育的影响

(二)政府的调控

(三)政策的引导

二、市场因素:显性动力

(一)私立工程技术教育与市场关系密切

(二)私立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的市场供求因素

三、高等教育系统:隐性动力

(一)高等教育系统与工程技术教育的发展

(二)普通高等教育对专业高等教育的影响

四、国家、市场与高教系统三者形成的动力机制

(一)国家、市场与高教系统学术三角

(二)三重螺旋模型中的国家、市场与高教系统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建立多元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二、寻求全面的教育政策支持

三、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四、建设合理有序的高等教育生态环境

五、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与职业性并重

六、引入分权式民主化管理体制

七、私立教育与公立教育的并行

八、促进国家、市场与高等教育系统三螺旋的共同上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及参加的课题

展开▼

摘要

作为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发端于近代殖民地时期。随着印度独立,联邦政府高度重视以工程技术教育兴国,以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独立。国家层面由上至下的大力推动,20世纪80年代末的经济自由化改革,加之上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改革及私立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这三大因素使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取得巨大发展,并形成层级分明、结构完备的工程技术教育体系。涌现出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科学学院、印度管理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工程技术教育的大发展不仅使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率持续保持在9%左右,也使其综合国力得到全面提升。对于一个多人口,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且始终冲突不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可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与印度同为世界文明古国,都拥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明与多元的灿烂文化,皆在近代经历苦难深重的殖民侵略。而今两国同为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共处经济转型之中,面临诸多共性问题。相似的国情使两国高等教育也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如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与提升质量的压力、公共经费紧张与高等教育扩充间的矛盾,高等教育结构失衡引发的毕业生就业难等。因而对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进行研究可对我国带来更具意义的启示。基于两国的相似性,及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量,近年来在西方研究界有一派学者从中长期战略的角度提出并论证印度在发展经济实力的政策与措施方面,将赶上并超过中国。此后,“龙象之争”的对比一直方兴未艾。基于两国相似性及印度的强势发展,我们需要向印度学习并借鉴其先进之处,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国内学界在外国高等教育研究方面多以欧美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鲜有涉及印度高等教育,对其进行深度解析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我国高等教育历经30多年改革发展,已建立起学科门类齐全,教育教学质量较高,规模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专业高等教育领域,尚存有许多发展困境。印度工程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无疑都对我国有重要启示意义及借鉴作用。国内高教界尚无人对此进行系统研究,这成为本研究的立论基础。
   本论文以印度工程技术教育为研究对象,在第一章中,以印度宗教教育及文化发展为背景,探析印度教育与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根据办学主体、办学形式、学科结构等特征,将其发展分为殖民地时期,独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80年代至今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在萌芽阶段的殖民地时期,工程技术教育具有规模小且质量无从保障的特征;在第二阶段,工程技术教育具有国家战略调控的特征;在第三阶段,具有国家与市场因素影响强大且私立工程技术教育异军突起的特征。纵向回顾基础上,以横向视角从类型、规模与质量三方面分析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现状:印度工程技术教育机构拥有层级分明的四类院校——印度理工学院、国立技术学院、邦立工程技术院校和私立工程技术院校;机构规模和学生规模皆高度发展;教师质量、生源情况、基础设施及经费状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巨大差异。根据教育从宗教性到世俗性,及工程技术教育从隐性性到显性的发展历程展现其发展全景。
   第二章分析归纳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特征。着重论证国家性,教育机构的多样性,管理结构的分权性,人才培养体系的独特性四大特征。在国家性特征中,国家始终扮演主体决定性角色,市场需求及高等教育系统自身发展需要都处于次要地位;在工程技术教育机构多样性特征中,印度工程技术教育体现着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行,学位教育与学历教育共存的特点;在管理结构的分权性中,因印度政治体制的民主分权性,使工程技术教育具有独特管理体制,政府与高等教育间由中介组织进行连接。在高校内部,施行分权管理体制,确保高校自治权并极力营造学术独立和学术自由氛围,最大程度发挥教师与学生活力;在人才培养体系独特性中,探讨了严苛的招生选拔制度,多元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和工程技术教育的国际化。此四大特征保证了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全面多元发展,使其取得巨大成就。
   第三章剖析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存在的四大问题。即工程技术教育教育的失衡性发展,表现在教育质量两级分化严重,学位结构不平衡,教育机构地区性分布数量的不平衡几个方面;工程技术教育系统师资整体性紧缺;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着重探析高等教育附属制对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的校级影响;工程技术教育领域失业与人才外流问题严重。这四大问题严重影响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更好发展。
   第四章以国家、市场、高教系统学术三角模型深入研究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发展中各影响因素的力量及程度,形成四类不同教育机构的发展动力机制模型。得出在工程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国家因素为内驱动力,市场因素为显性动力,高等教育系统为隐性动力的结论。但在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中,三者的关系格局又有所不同,同时几类教育机构发展的不同时期三者关系格局具有动态变化特征。辅之以三重螺旋模型集中深度解析国家、市场、高教系统三因素构成的动力机制模型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并指出修正的途径。
   第五章得出印度工程技术教育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建立多元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寻求全面教育政策支持;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建立合理有序的高等教育生态环境;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与职业性并重;引入分权式民主化管理体制;私立教育与公立教育并行;促进国家、市场与高等教育系统三螺旋共同上升。

著录项

  • 作者

    刘筱;

  •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大学;
  • 学科 高等教育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崔延强;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49.351;
  • 关键词

    印度; 工程技术; 教育体系; 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