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古文四聲韻》疏證(一二三卷)
【6h】

《古文四聲韻》疏證(一二三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目錄

摘要

前言

第一節 研究概述

一、研究對象的性質、內容及體例

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三、《古文四聲韻》研究價值

四、《古文四聲韻》存在問题

五、具體研究步驟及方法

第二節 《古文四聲韻》構形現象概述

一、繁化

二、簡化

三、變異

四、類化

第三節 《古文四聲韻》與辭書補正

一、《漢語大字典》補正

二、《汗簡註釋》補正

《古文四聲韻》疏證

凡例

卷一

卷二

卷三

參考文獻

後記

展开▼

摘要

古文字学的研究材料一般都来自于地下发掘或地上采集,地下新出土或传世的考古实物,当然是研究古文字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地上传抄的古文字材料也不容忽视。北宋夏竦在《汗简》基础上,于北宋仁宗庆历四年辑成《古文四声韵》便是一部广征博引的传抄古文字书,然而碍於出土材料的不足,此书自成书以来,其所录古文的真伪与学术价值长时间受到学者的怀疑。20世纪以来,随著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战国文字大量出土,提供了研究《古文四声韵》等传抄古文字书的有利条件,《古文四声韵》之学术价值逐渐获得肯定。为了能够更全面的认识《古文四声韵》所录古文,厘清其真实面貌,本论文首先在比勘《古文四声韵》与《汗简》所收字形的基础上,分析两书的紧密联系。其次,运用甲金文、战国文字、碑刻文字等与《古文四声韵》、《汗简》的传抄古文进行比较,不仅呈现《古文四声韵》古文与甲金文、六国古文相合的真古文,更要凸显那些仅与六国古文字形相合的新见字形,揭示其时代性。再次,辨别《古文四声韵》按照一定规律创造的所谓古文或伪古文,为进一步利用《古文四声韵》字形提供参考,从而全面审视其价值与不足。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前言部份主要由以下三个部份组成,一是介绍传抄古文的定义、研究概况;概述清代以来学者对传抄古文尤其是《汗简》、《古文四声韵》二书的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对《古文四声韵》研究价值和存在问题进行说明,针对具体情况,从字形出发,破除假借、误置、误释等限制,提出我们的研究步骤及方法。二是《古文四声韵》构形概述,利用出土文献文字和相关文字学理论探讨《古文四声韵》字形的繁化、简化、变异与类化等现象,厘清《古文四声韵》特殊构形现象,追溯变化过程,阐释变化动因。三是利用新材料和方法对《汉语大字典》《汗简注释》等文字释读和解释进行补正,利用新出土简帛材料与传抄古文互证,重点突破,对其说解不正确的字形进行修正,对未收或收而未释字形进行补充,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材料。
   疏证部份是本论文重点所在,本论文将《古文四声韵》与《汗简》所收传抄古文按照字形差异重新排列组合,归併重复字形,分组疏证。由於《古文四声韵》许多字形沿袭《汗简》,很多传抄古文的字头与其下所字形并不一致,多为从字用角度出发所作隶定。本论文试图突破原书字头限制,从字形角度切入进行疏证,运用甲金文、战国文字、碑刻简帛等出土文字材料与传抄古文互证,同时也注意这些字在传世文献中实际用例。通过全面对比分析,力求疏证出《古文四声韵》所收古文字形的来龙去脉,演变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而方便使用的材料。由於时间限制,本论文目前完成了前三卷疏证,后续两卷待来日完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