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白条天牛族分类及比较形态学研究
【6h】

中国白条天牛族分类及比较形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经济意义

1.2 白条天牛族分类现状

1.3 比较形态学研究进展

1.4 区系研究进展

第2章 引言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材料

3.2 仪器设备

3.3 研究方法

3.3.1 分类学研究

3.3.2 比较形态学研究

3.3.3 区系研究

3.4 成虫形态特征

3.4.1 头部

3.4.2 胸部

3.4.3 翅

3.4.4 足

3.4.5 腹部

第4章 分类

4.1 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 Lacordaire,1869

4.2 白条天牛属Batocera Castelnau,1840

(1)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 davidis Fairmaire,1878

(2)多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1839)

(3)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1852

(4)锈斑白条天牛Batocera numitor Newman,1842

(5)园八星白条天牛Batocera calana Parry,1844

(6)黄八星白条天牛Batocera rubus(Linnaeus,1758)

(7)台湾白条天牛Batocera punctata Schwarzer,1925

(8)杜果八星白条天牛Batocera roylei(Hope,1833)

(9)赤斑白条天牛Batocera rufomaculata(De Geer,1775)

(10)牛岛氏白条天牛Batocera ushijimai Ohbayashi,1981

4.3 粒肩天牛属Apriona Chevrolat,1852

(11)二色粒肩天牛Apriona sublaevis Thomson,1878

(12)开氏粒肩天牛Apriona (Cristapriona) chemsaki Hua,1986

(13)寡粒粒肩天牛Apriona paucigranula Thomson,1878

(14)桑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1831)

(15)粗粒粒肩天牛Apriona rugicollis Chevrolat,1852

(16)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Hope,1840)

第5章 比较形态学研究

5.1 白条天牛族比较形态学研究所选特征

5.1.1 传统外部形态特征

5.1.2 后翅翅脉特征

5.1.3 雄性腹部第8节特征

5.1.4 雄性外生殖器特征

5.1.5 雌性生殖器特征

5.2 白条天牛族属级比较形态学研究

5.3 白条天牛属种级比较形态学研究

5.3.1 传统外部形态比较

5.3.2 后翅翅脉比较

5.3.3 雄性腹部第8节比较

5.3.4 雌雄性生殖器比较

5.4 粒肩天牛属种级比较形态学研究

5.4.1 传统外部形态比较

5.4.2 后翅翅脉比较

5.4.3 雄性腹部第8节比较

5.4.4 雌雄性生殖器比较

5.5 小结

第6章 地理区系

6.1 中国白条天牛族各属、种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

6.2 中国白条天牛族各属、种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1.1 中国白条天牛族分类研究

7.1.2 中国白条天牛族比较形态学研究

7.1.3 中国白条天牛族区系研究

7.2 讨论

7.2.1 中国白条天牛族分类研究

7.2.2 中国白条天牛族比较形态学研究

7.2.3 中国白条天牛族区系研究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1 中国白条天牛族昆虫名录

附图2 成虫图版

附图3 后翅图版

附图4 雄性腹部第8节图版

附图5 生殖器图版

展开▼

摘要

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许多种类是农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本论文介绍了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的经济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形态学研究现状,区系研究现状。从分类、形态比较、地理区系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分类学研究
   形成了我国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昆虫名录,检视该族模式标本2属11种;系统整理和详细记述了我国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 2属16种,解剖了部分种类的雄性腹部第8节、后翅、雌性生殖器和雄性外生殖器,详细描述了生殖器特征;绘制、拍摄了特征图430余幅;研究确定了黄八星白条天牛(B.rubus(Linnaeus))和赤斑白条天牛(B.rufomaculata(DeGeer)),云斑白条天牛(B.lineolata Chevrolat)和多斑白条天牛(B.horsfieldi(Hope))的种级地位。
   2、比较形态学研究
   传统外部形态特征比较研究:选取了触角柄节外端角形状、额宽、缘角形状、前足第1跗节外端角形状等50个传统外部形态特征,比较研究了中国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2属形态,筛选出触角是否粗糙具刺、前胸背板是否具斑纹等4个属级具有分类学意义的传统外部形态特征;比较研究了中国白条天牛属Batocera10种昆虫标本,筛选出如触角具刺情况、颊长、中胸后侧片颜色、鞘翅斑纹等17个种级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特征及触角长度等4个具有雌雄性鉴别意义的特征;比较研究了中国粒肩天牛属Apriona6种昆虫标本,筛选出触角是否具环纹、鞘翅肩角是否具刺突等17个种级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特征。
   后翅翅脉特征比较研究:本研究选取了径室Rc的形状等后翅翅脉特征16个,详细比较研究了中国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2属11种46号后翅标本。结果表明,后翅翅脉特征在属级、种级均不具有分类学意义。
   雄性腹部第8节比较研究:本研究首次对中国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2属9种74号雄性腹部第8节形态进行了详细比较。选取5个特征,筛选出属级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特征1个;白条天牛属Batocera种级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特征3个,粒肩天牛属Apriona种级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特征2个。
   雌雄性生殖器特征比较研究:本研究选取了阳基侧突形状等15个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解剖比较研究了中国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2属9种85号雄性天牛标本;选取了端突形状等15个雌性生殖器特征,解剖比较了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2属9种45号雌性天牛标本。筛选出属级具有分类学意义的雌雄性生殖器特征各1个;白条天牛属Batocera种级具有分类学意义的雌性生殖器特征3个,雄性外生殖器特征3个;粒肩天牛属Apriona种级具有分类学意义的雄性外生殖器特征5个,雌性生殖器特征2个。
   比较形态学研究: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筛选出了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属级、种级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特征。
   属级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特征主要有:触角是否具刺、粗糙,前胸背板是否具斑纹,鞘翅两侧肩后是否平行,前足是否显著伸长,雄虫腹部第8节端部中央形状。雄性外生殖器中茎两侧是否呈膜质纵带,雌性产卵器分叉位置等。
   种级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特征主要有;体背面毛色,复眼下叶长与颊长之比,触角各节颜色及所被毛色,触角柄节外端角形状(凸起、具齿、正常),触角第3节与柄节长度之比,触角第3节起各节内缘是否具刺,触角第9节内侧是否具三角形齿突,触角第10节内侧是否具齿突,前胸背板斑纹形状,每鞘翅毛斑的形状、数量、位置、排列,鞘翅基部颗瘤分布区域大小,前足第1跗节外端角是否具刺突,中胸后侧片毛色;雄性腹部第8节背板形状,端部刚毛长度;雄性外生殖器阳基侧突侧面总体形状,中茎基腹面端部形状,腹面基孔到中茎端的长度与该区域宽度之比,雌性产卵器开叉的位置,端突的形状,端突长宽比等。
   根据比较形态学研究结果重新编制检索表,补充分类描述。
   3、区系研究
   分析讨论了该族2属16种的区系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中国种类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其中东洋界特有种3种:台湾白条天牛(B.punctata Schwarzer)、杧果八星白条天牛(B.roylei(Hope))、牛岛氏白条天牛(B.ushijimai Ohbayashi)。该族昆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古北界共分布9种,只分布在东洋界的7种,东洋界共分布16种,东洋区系成分占优势。按各区分布种的丰富度排列,依次为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北区>青藏区>蒙新区>东北区。其中,华南区特有种2种:台湾白条天牛(B.punctata Schwarzer)和牛岛氏白条天牛(B.ushijimaiOhbayashi);华中区特有种1种:开氏粒肩天牛(A.(Cristapriona)chemsakiHua)。我国广布种(分布区数量≥6)2种:多斑白条天牛(B.horsfieldi(Hope))、锈色粒肩天牛(A.swainsoni(Hope))。
   本研究较全面的记述了中国白条天牛族Batocerini昆虫的形态特征,并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筛选出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特征,重新编制了属级、种级分类检索表,补充形态描述。最后,完善了我国该族昆虫的地理区系资料,明确了区系组成及分布特点。不仅为中国白条天牛族昆虫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更准确、完整的分类学资料,还为该族天牛系统发育及进化等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