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的新疆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扩散规律研究
【6h】

基于GIS的新疆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扩散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第1章 文献综述

1 马铃薯甲虫研究概述

1.1 马铃薯甲虫起源与传播

1.2 马铃薯甲虫与分布扩散相关的生物学习性

2 影响马铃薯甲虫分布扩散的环境因子

2.1 温度

2.2 湿度和降水

2.3 光照

2.4 土壤

2.5 寄主

3 马铃薯甲虫传播扩散途径研究

4 马铃薯甲虫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引言

第2章 马铃薯甲虫在新疆地区的入侵与为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马铃薯甲虫虫情调查方法

1.3 马铃薯甲虫入侵历史重建

1.4 危害程度分级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甲虫入侵历史分析

2.2 马铃薯甲虫在北疆地区的分布现状

2.3 马铃薯甲虫在北疆地区的危害情况

2.4 东疆及河西地区马铃薯甲虫发生情况调查

3 结论与讨论

3.1 小结

3.2 讨论

第3章 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生物学、生态学研究

第1节 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消长动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2节 越冬代马铃薯甲虫出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分析

3 小结

第3节 田间马铃薯甲虫扩散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本章讨论

第4章 影响马铃薯甲虫空间分布关键因子研究

第1节 影响马铃薯甲虫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2节 温度因子对马铃薯甲虫分布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3节 水分因子与马铃薯甲虫分布的关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4节 地形因子与马铃薯甲虫分布的关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5节 寄主对马铃薯甲虫分布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本章讨论

第5章 影响马铃薯甲虫扩散的关键因素研究

第1节 河流在马铃薯甲虫扩散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2节 气流在马铃薯甲虫扩散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本章讨论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参研课题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是一种最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该虫最早发生于美国落基山山脉东坡,随后开始迅速扩散蔓延。现已广泛分布于北美和欧亚大陆,其分布北界从丹麦一直延续到俄罗斯北部地区,南界从西班牙、葡萄牙,经过地中海地区,其中也包括非洲北部地区,伊朗、土耳其到土库曼斯坦。马铃薯甲虫自20世纪90年代初侵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以来,给当地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生产带来严重损失。马铃薯甲虫具有扩散能力强,繁殖能力高,以及兼性滞育等近乎完美的生物学习性和生存对策,使其进一步向东扩散进入我国甘肃、内蒙古等马铃薯主产区的风险正逐日增大。同时,在我国东北地区,马铃薯甲虫自我国周边疫情发生国扩散进入黑龙江、吉林等省份的风险也在进一步加大。外来生物扩散机理及其与新环境中生物、非生物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其空间分布格局和扩散速率的重要决定因子之一。明确马铃薯甲虫分布扩散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是对其进行更为有效的阻截防控的前提。本学位论文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803024、201103026),以及西南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ky2011007)资助下,着眼于入侵物种扩散及环境因子的影响这一热点内容,利用生态学、生物学的原理与方法以及“3S”信息技术等系统地对马铃薯甲虫在我国新疆地区的入侵历史,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温度、水分、地形、寄主、气流等因子在其分布、扩散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我国马铃薯甲虫封锁和防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必要的技术储备。通过近4年的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
   1.马铃薯甲虫在新疆地区的入侵与为害研究
   本研究利用ArcGIS软件,结合马铃薯甲虫生物学、生态学特点,成功得出了马铃薯甲虫在北疆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入侵历史。结果发现马铃薯甲虫自1993年入侵以来,目前已在我国北疆地区35个县市发生危害。其分布的最前沿地区仍为木垒县博斯坦乡三个泉子村以西的马铃薯种植区,分布范围没有进一步扩大。通过对马铃薯甲虫入侵历史溯源研究,揭示了马铃薯甲虫传播扩散的历史过程。其中,1995年越过塔城盆地是其传播扩散的一个转折点。同时,马铃薯甲虫在整个新疆地区的扩散过程中,由于特殊地理条件,其地理扩散没有呈现出常规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规律,即无明显的种群建立阶段,入侵后就以均匀的速度自西向东扩散。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插值功能对2010年马铃薯甲虫在北疆地区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马铃薯甲虫早期定殖的地区,如察布查尔县、伊宁县和传播扩散的前沿地区均呈重度危害,其他地区呈中度或轻度危害。通过对东疆地区及河西走廊等马铃薯甲虫潜在风险地区调查,结果发现在上述地区均没有马铃薯甲虫分布,木垒县与巴里坤县之间近200km的戈壁区域是阻隔马铃薯甲虫进一步向东扩散的天然屏障。
   2.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生物学、生态学研究
   2.1、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消长规律
   本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县安宁渠镇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消长规律进行研究,明确了马铃薯甲虫在我国新疆地区的年生活史。一年可发生2代,发生期从5月一直持续到9月。第一代为害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发生,第二代为害高峰期则在8月中下旬,且世代重叠严重。因此,压低第一代幼虫虫口基数,对于有效降低第二代虫口密度、降低马铃薯甲虫的为害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比2008-2010年乌鲁木齐县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的年变化规律,结果呈现出自2008年,马铃薯甲虫的为害有呈逐渐减弱趋势以及高峰期时间推后的特点。对比乌鲁木齐县的马铃薯甲虫种群消长规律,2009年木垒县的马铃薯甲虫危害特点明显不同,表现出木垒县马铃薯甲虫零星发生,且没有显著的危害高峰期出现。表明木垒县作为马铃薯甲虫防控的前沿地区,通过铲除戈壁野生寄主,有效的控制了马铃薯甲虫继续向东迁飞扩散。
   2.2、越冬代马铃薯甲虫出土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在本章研究中,成功确定了越冬代马铃薯甲虫出土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开展马铃薯甲虫的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对越冬代成虫的出土规律分析,明确了寻找寄主植物来补充营养,是马铃薯甲虫出土后的首要行为活动。其中在马铃薯寄主田内,越冬出土后成虫多聚集在刚出土的马铃薯苗上,且出土时间与马铃薯生育期中的出苗期基本一致。同时,通过对比马铃薯甲虫逐日出土量与土壤温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土壤温度稳定在15℃时,马铃薯甲虫成虫开始出土。降水带来的土壤湿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越冬成虫的出土活动,适宜马铃薯甲虫出土的土壤湿度范围在62%-79%之间。
   2.3、马铃薯甲虫田间的扩散规律研究
   本研究着眼于农田生态系统下的马铃薯甲虫扩散规律,分别对三种世代成虫的扩散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马铃薯甲虫田间扩散过程中种群拥挤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转变的过程。随着释放时间的推后,调查得到的标记虫口数量逐渐减少。扩散速度上,而越冬代和第二代成虫的扩散速度差异不明显,分别为2.64m/d,2.52m/d,但显著高于第一代成虫。
   3.影响马铃薯甲虫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研究
   在明确了北疆地区马铃薯甲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结合马铃薯甲虫现有分布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成功筛选出了影响马铃薯甲虫分布的4个关键因子:温度、水分、地形以及寄主,并依次对4个主要因子展开了具体分析。
   在温度因子方面,首次提出吐鲁番地区目前尚无马铃薯甲虫分布的原因是由于夏季日平均气温过高造成的。根据马铃薯甲虫羽化过程中的耐高温能力试验结果,成功得出了39℃是马铃薯甲虫羽化成功的临界温度。同时,耐受39℃高温的极限时间是72h,表明马铃薯甲虫具有很强的耐高温能力。进一步对新疆历史气候资料分析,结果得出吐鲁番地区夏季日平均最高气温超过39℃的持续天数在5d以上,且连续3d超过39℃的次数多在5次以上,该地区的夏季高温有效地制约马铃薯甲虫的成功羽化。
   此外,利用ArcGIS软件对冬季土壤温度低于-8℃的持续时间进行研究,在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内蒙古和青藏高原地区冬季土壤温度低于-8℃持续的时间均大于10d,但是在越过兰州以后进入天水地区,冬季低温胁迫基本解除。由于在青海、内蒙两地冬季低温持续时间在22d以上,而河西走廊持续低温平均约15d。揭示了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在我国马铃薯甲虫阻截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在水分因子的影响方面,结合新疆历史降水数据对马铃薯甲虫现有分布区内的水分时空格局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马铃薯甲虫分布与水分时空格局的关系。结果得到,马铃薯甲虫现有分布区内年降水量在200mm左右,最早发现马铃薯甲虫定殖的地区降水量大,随着其自西向东扩散的方向,年降水量开始逐渐减少。降水量的减少导致的水分缺乏在马铃薯甲虫分布扩散中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在地形因子影响方面,利用虫情调查时手持GPS采集得到的高程数据,结合DEM数据衍生计算得到的坡度坡向,对马铃薯甲虫空间分布与地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马铃薯甲虫分布区被限制在狭长的山间与山前浅山地带或平原地区是由于天山山脉的地理阻隔决定的作用。马铃薯甲虫现有分布范围受海拔等地形因素影响,天山的阻隔作用也是其进一步向东扩散的天然屏障。
   在寄主因子影响方面,以马铃薯甲虫的4种主要寄主植物:马铃薯、茄子、番茄、天仙子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甲虫成虫的引诱作用,不同虫态的取食量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马铃薯为马铃薯甲虫的最适栽培寄主,天仙子为最适野生寄主。由此可知,在初春马铃薯等栽培寄主植物缺乏时,天仙子作为最适合的野生寄主,弥补了马铃薯等栽培寄主匮乏时,天仙子能很好地为马铃薯甲虫成虫提供食物来源,维持生长发育与世代更替,不断扩展分布范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基于GIS分析河流、大气背景场对马铃薯甲虫扩散的影响
   河流作为新疆农业生产的主要灌溉水来源,在提供水源的同时,也为有害生物的扩散提供了可能。本研究以沙湾县为例,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和缓冲区分析功能研究了河流对马铃薯甲虫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方向与河流流向基本一致,同时明确了河流流域内马铃薯甲虫为害的空间格局特征:距离河流2-3km缓冲区内的为害级别最低,而位于1-2km和3-4km缓冲区为害最高,0-1km和4-5km缓冲区内为害级别较低。揭示了在河流流域的马铃薯甲虫发生区,应重点加强对河流流域1-2km和3-4km缓冲区内的马铃薯甲虫疫情的监测。
   马铃薯甲虫具有一定的自主扩散能力,能利用气流携带作用扩展其分布范围。本研究运用大气背景场分析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上空气流方向与强度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气流在我国马铃薯甲虫传播扩散中的作用。结果得出,我国西北地区在春季和秋季高空气流方向均不利于马铃薯甲虫随气流携带自西向东扩散,同时气流强度及其持续时间也不适合马铃薯甲虫从目前的分布最前沿的木垒县扩散进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同时,我国东北地区在春季和秋季高空气流方向有利于马铃薯甲虫随气流携带自俄罗斯滨海地区扩散进入我国黑龙江地区。在气流方向适合马铃薯甲虫扩散的时期,气流风速也很强,为马铃薯甲虫的随气流扩散提供了条件,应当切实加强黑龙江边境地区的马铃薯种植区内马铃薯甲虫的疫情监测。
   综上所述,本学位论文运用ArcGIS软件,结合马铃薯甲虫基础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系统研究了我国新疆地区马铃薯甲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越冬代成虫出土后聚集分布的规律,以及土壤温度、含水量以及降水对越冬成虫出土时间与逐日出土量的影响。在北疆地区马铃薯甲虫种群发生规律调查的基础上,得到了马铃薯甲虫的现有分布特点,反演得到了入侵历史路线。基于大量基础地理数据与气象数据,证明了马铃薯甲虫在我国新疆地区现有传播扩散是温度、水分、地形、寄主植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天山山脉的地理阻隔与寄主植物的缺失造成了目前马铃薯甲虫传播扩散的暂时中断,但河流与气流,以及人为活动等外界因素将会对其进一步传播扩散带来影响。鉴于气流活动在我国东北区域对马铃薯甲虫自主扩散的影响显著强于西北区域的事实,得出应当切实加强我国东北地区马铃薯甲虫疫情监测,而在我国西北区域,马铃薯甲虫除非通过人为携带的因素,其凭借自身能力进一步向东扩散进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可能性不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甲虫的潜在分布区域以及对环境影响的机理,以及我国马铃薯甲虫的综合防治奠定科学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