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6h】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部分

2.1 器械与药品

2.2 临床资料

2.3 治疗方法

2.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及并发症定义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临床资料结构差异比较

3.2 临床疗效

3.3 术后早期并发症

3.4 PEP高危因素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镜技术在胆管结石的诊治进展

致谢

附录一: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在读期间的科研及论文发表情况

附图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文通过前瞻性研究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运用ESPBD术及单纯EST术取石术后的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客观评价ES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探讨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的最佳术式,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我院诊断并且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70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纯EST术组(对照组n=35)和ESPBD术组(实验组n=35),单纯EST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操作,ESPBD组行乳头小切开后运用8-10mm柱状球囊扩张乳头后取石,当结石过大难以取出时,均运用碎石网篮。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以下资料:(1)术前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肝功能、血清淀粉酶;(2)术中记录乳头位置(憩室)、根据插管显影情况记录结石数量、结石大小、是否合并恶性梗阻,记录术中是否出现出血、穿孔、插管是否进入胰管及网篮嵌顿等;(3)术后疗效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率、出血、穿孔及胰腺炎等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将单纯EST组和ESPBD组术前资料和术后疗效观察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1.术前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白细胞和白蛋白、以及是否合并胆囊结石(或LC术史)等各因素,无论是分布还是平均水平,两组间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各因素对术后疗效影响是相近的。
  2.术中资料包括结石直径、结石数量、是否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憩室以及胆管直径,无论是分布还是平均水平,两组间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术中因素对术后疗效影响是相近的。
  3.取石成功率:70例患者中63例成功运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在完全取石成功率上ESPBD组与单纯EST组相当(90.9%VS90.0%,P=1.000),但在一次取石成功率,结石直径≤1.0cm者,两组相当(84.6%VS91.7%),P=1.000;结石直径>1.0cm者,ESPBD组取石成功率(14/20,70.0%)高于单纯EST组(9/18,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
  4.机械碎石率:总体机械碎石率上,ESPBD组(11/33,33.3%)较单纯EST组(18/30,60.0%)低,P=0.034;尤其当结石直径>1.0cm,机械碎石率(10/20,50.0%)小于单纯EST组(16/18,88.9%),P=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近期并发症:ESPBD组与单纯EST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相近,(9.1%VS13.3%,P=0.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根据修正的Cotton胰腺炎诊断标准[1],ESPBD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率与单纯EST组亦相似,且没有发生出血、穿孔,而单纯EST组中出血1例、穿孔1例。两组均没有死亡病例。
  6.在ERCP术后胰腺炎高危因素的探寻中,将0-a级患者与0-a级以上患者比较分析得出,0-a级以上组胰管插管显影率为(13/33,39.4%)远高于0-a级组(4/30,13.3%),P=0.020,可见ERCP术中胰管插管显影是ERCP术后胰腺炎或高淀粉酶血症的高危因素之一。
  结论:
  1.与单纯EST相比,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能减少机械碎石率,降低EST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胰管插管显影是ERCP术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