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黔西北少数民族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需求现状及满足策略研究
【6h】

黔西北少数民族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需求现状及满足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网络素养教育研究

(二)国内网络素养研究现状

(三)相关问题阐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研究架构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工具

第三章 数据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性别、民族和年级的基本构成情况

(二)调查对象的城乡构成情况

二、调查对象的网络使用和网络接触情况

(一)调查对象的网龄

(二)调查对象上网的频率和时间

(三)调查对象的网络活动参与情况

三、调查对象的网络素养教育需求情况分析

(一)是否需要网络素养教育的调查

(二)调查对象网络素养教育主体、内容和途径需求情况分析

四、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需求在年级、城乡和民族上的差异分析

(一)是否需要网络素养教育在年级、城乡和民族上的差异分析

(二)网络素养教育主体需求在年级、城乡和民族上的差异分析

(三)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内容在年级、城乡和民族上的差异分析

(四)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途径需求在年级、城乡和民族上的差异分析

五、学校对网络素养教育的认识和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现状的调杏

第四章 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需求情况

(一)是否需要网络素养教育

(二)网络素养教育主体需求情况

(三)网络素养教育内容需求情况

(四)网络素养教育途径需求情况

二、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需求在年级、城乡和民族上的差异分析

(一)是否需要网络素养教育在年级、城乡和民族上的差异分析

(二)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主体需求在年级、城乡和民族上的差异分析

(三)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内容需求在年级、城乡和民族上的差异分析

(四)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途径需求在年级、城乡和民族上的差异分分析

三、学校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困难

第五章 满足黔西北少数民族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需求策略

一、学校应是网络素养教育的最主要参与者

(一)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

(二)要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报纸等校园文化设施进行网络素养教育宣传

(三)在其他课程中涉及相关知识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为网络素养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三、网络素养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素养教育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是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已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5.8%。与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情况相比,我国网络素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还远远不够:一是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汉族和城市的某一群体,对少数民族及农村的研究对象关注不够;二是研究方法还是以思辨研究为主,实证研究相对缺乏;三是网络素养教育实践缺乏完善的体系支撑。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研究视角转移到了黔西北少数民族中学生身上,以期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素养教育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撑。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黔西北少数民族中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需求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学生们网络素养教育需求在年级、城乡及民族上的差异。与此同时,通过对学校校长的访谈了解了学校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困难。最后综合调查情况,探讨了满足黔西北少数民族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需求的可行性方案。
  本研究随机向纳雍县第二中学、织金县第一中学、威宁县第一中学和毕节市民族中学四所中学从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0份,其中有效问卷470份,问卷有效率为97%。
  本研究结论表现在黔西北少数民族中学生对网络素养教育的需求比较强烈;在教育主体方面,学生们对学校的需求是最强烈的;在教育内容方面,学生们最希望学习的内容是网络信息评价与批判;在教育途径方面,学生们最希望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来学习;城乡差异和年级差异在学生是否需要网络素养教育上达到显著水平;民族差异在学生是否需要网络素养教育上不显著;年级差异和城乡差异在网络素养教育主体需求上不显著;民族差异在网络素养教育主体需求上达到显著水平;年级差异在网络素养教育内容中的网络技能和网络伦理两个项目上达到显著水平;城乡差异在网络素养教育内容中的网络技能、网络伦理、网络信息评价与批判及网络自律四个项目上均达到显著水平;民族差异在网络素养教育内容上不显著;年级差异、城乡差异和民族差异在网络素养教育途径上均达不到显著水平;学校应成为网络素养教育的主力;教育主管部门要为网络素养教育提供政策支持;网络素养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此外,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在问卷的样本量不够、数据分析不够精细、提出的建议也没有接受实践的检验等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