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研制及临床疗效试验
【6h】

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研制及临床疗效试验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

1.2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

1.3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

1.4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1.5 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

第2章 引言

2.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第3章 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方剂的筛选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第4章 中药“蒲和饮”对家兔的治疗试验及安全性试验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

4.4 分析讨论

第5章 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工艺研究、体外透皮试验及稳定性、皮肤刺激性和安全性试验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试验结果

5.4 分析与讨论

第6章 中药“蒲和饮”透皮剂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试验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3 试验结果

6.4 分析与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疾病之一,危害奶牛的生殖及泌乳机能,严重者使奶牛失去生产价值,且因乳中的病原菌及发生炎症所产生的有害物质致使奶品变质,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由于奶牛乳房炎病原及发病机理的复杂性,给此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长期以来,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的乳房灌注疗法,但随着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这些药物的疗效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抗生素的残留也已引发了一系列的食品公共卫生问题。
  中兽医认为,奶牛乳房炎多是由于阴阳失衡、厥阴肝经郁滞和冲任二脉失调,使乳房脉络不畅,乳汁积滞发热腐败而成。中兽医对奶牛乳房炎的治则为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通经活血、消肿止痛、活络通乳。经长期的中兽医临床表明,中药对奶牛乳房炎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但在临床上大多数的中药方剂都为口服煎剂。由于中药方剂药物种类较多、且每种中药具有多种成分,因而极大地限制了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如何将我国这些中兽医的经方、验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成质量可控、且符合现代中兽药质量标准的中兽药新制剂,是我国中兽药研究的紧迫任务,也必将为中兽药的应用开拓极其广阔前景。
  中药透皮剂能通过皮肤透过吸收而起到全身治疗作用,能够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既避免了胃肠道及肝的“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在体内的可预见性,又避免了药物直接注入乳池的弊端,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药物在乳汁中的残留,使用方便,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与内服、注射等剂型相比,有投药安全、给药次数少,不受胃肠因素的影响、可产生预期的吸收作用与血药浓度等特点。
  1.治疗奶牛乳房炎中兽药“蒲和饮”方剂的筛选
  根据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及中兽医对乳房炎“辩证施治”的理论,选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连翘、蒲公英等中药,用均设计方法进行方剂优选,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沙门氏菌(奶牛乳房炎分离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以抗菌效果最佳的为本试验的方剂候选。经MIC和MBC试验结果表明,四个中药方对奶牛乳房炎的四种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沙门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方剂Ⅱ抑菌效果最好,对四种致病菌的MIC分别达到了31、16、63、125mg/mL,MBC分别为63、125、250、250 mg/mL。拟名为“蒲和饮”,
  2.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方“蒲和饮”对家兔的治疗试验及安全性试验
  以106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浮液0.5ml注入第二对乳头诱导家兔乳房炎模型,造模后,每只家兔灌胃中药“蒲和饮”水煎剂10ml,连续用药5天,采取血液测血常规及血清中LDH、AKP。结果显示,给药后血液中WBC(8.22×109/L)、LYM(6.85×109/L)、GRA(6.86×109/L)和LDH(210.1±38.2U/L)、AKP(310.1±63.4U/L)与给药前血液中WBC(19.31×109/L)、LYM(9.81×109/L)、GRA(8.92×109/L)和LDH(360.7±43.2 U/L)、AKP(496.6±71.8U/L)相比显著降低(P<0.01)。乳房红、肿、热消失,泌乳正常,治愈率为100%。
  以实验小鼠和大鼠进行中药方“蒲和饮”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和致畸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显示:试验期间小鼠未出现死亡,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90g/kg,表明中药“蒲和饮”是无毒类物质、安全性好。“蒲和饮”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给药期间大鼠的血常规;WBC(5.63~8.23×109/L)、LYM(6.09~8.62×109/L)、RBC(6.33~8.24×1012/L)及血液生化指标;CREA(40.8~46.6μmol/L)、BUN(6.5~8.9 mmol/L)、TP(71.4~78.5g/L)等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大鼠血常规;WBC(8.09~8.15×109/L)、LYM(8.38~8.57×109/L)、RBC(6.38~6.42×1012/L)及血液生化指标;CREA(49.8~50.2μmol/L)、BUN(8.6~9.6 mmol/L)、TP(62.2~71.4g/L)等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中药“蒲和饮”方对大鼠无明显的毒性反应。致畸试验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组胎鼠的身长(3.51~3.68cm)、体重(4.01~4.26g)、以及骨骼畸形状况与孕鼠体重增加(253.7~256.1g)与空白对照组胎鼠身长(3.81±0.30cm)、体重(4.26±0.5 g)及孕鼠体重(260.7±31.4 g)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中药“蒲和饮”方对孕鼠无生殖毒性。
  3.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工艺研究、体外透皮试验及稳定性、刺激性和安全性试验
  本试验选用冰片、1,2-丙二醇和薄荷醇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以均匀设计法进行4因素6水平的实验设计,对6个不同浓度的透皮促进剂进行体外透皮试验,以连翘苷、咖啡酸、芍药苷为测定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透皮吸收效果。结果显示:“蒲和饮”方与透皮促进剂的最佳配比为88.2%∶11.8%,其透皮促进剂各成分的优选最佳比例为:冰片∶1,2-丙二醇∶薄荷醇=3%∶5%∶6%;筛选出的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透皮速率最大,为2.1686。
  对中药“蒲和饮”透皮剂进行稳定性考察,常温留样和加速试验表明,该制剂在常温(25℃)、高温(40℃)、低温(4℃)下放置3个月后,制剂的外观性状、pH值、主要成分含量等检查结果与制备初期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且微生物限度检查合格;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对皮肤均未出现红斑和水肿现象;不同给药剂量的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家兔的采食、体温、皮肤毛发、眼、粘膜、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及四肢活动等状况均正常,未见中毒或异常症状,更未出现死亡情况,表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在3个月内稳定,无急性皮肤毒性,安全性良好。
  4.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临床疗效试验
  从重庆部分奶牛场318头泌乳期奶牛中,选取具有临床型乳房炎奶牛36头,经LMT法筛选的强阳性和阳性隐性乳房炎奶牛104头,用中药“蒲和饮”透皮剂连续给药5天,其对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6.7%(8/12)、83.3%(10/12),高于对照药物青霉素的治愈率(58.3%)和有效率(75%),并能提高患牛的产奶量、降低患牛血液中炎性细胞数以及血清中LDH、AKP、GPT、GOT的活性;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6.9%和92.3%,可明显降低乳汁中体细胞数(SCC)、pH值、LDH和AKP的活性以及血清中MDA和NO的量,增强血清中SOD、GSH-Px活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