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字体和语境在汉字识别中的ERP研究
【6h】

字体和语境在汉字识别中的ERP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文献综述

1.1 汉字识别

1.2 刺激质量和语义启动

1.2.1 刺激质量的相关研究

1.2.2 刺激质量和语义启动的相互作用

1.3 事件相关电位N400概况

1.3.1 N400的发现与定义

1.3.2 N400的研究范式

1.4 N400的相关理论及模型

1.4.1 词汇后整合理论

1.4.2 词汇加工理论

1.4.3 N400语义抑制理论

1.4.4 交互激活模型

2.问题的提出

3.实验一

3.1 实验目的

3.2 刺激材料及被试

3.3 实验任务

3.4 实验仪器和实验程序

3.5 数据及结果分析

3.5.1 行为结果分析

3.5.2 脑电结果分析

4.实验二

4.1 实验目的

4.2 刺激材料及被试

4.3 实验任务

4.4 实验仪器和实验程序

4.5 数据及结果分析

4.5.1 行为结果分析

4.5.2 脑电结果分析

5.总讨论

6.结论

7.关于N400 ERP研究的实际应用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基于汉字识别在认知领域的重要性,更多的心理学家聚焦于汉字的研究。1980年,由Kutas等人为了研究阅读中句子内容对词汇识别的影响而发现了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iental)的晚成分N400,在随后的诸多的研究中都揭示了N400与语言认知紧密相关。当前有许多关于N400认知机制的理论解释,但仍没有对N400反映的加工机制形成统一的解释。如词汇后整合理论认为N400反映了语义整合难度,整合难度越大,相应地诱发的N400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基于单词产生器模型提出的词汇加工理论则认为,N400反映了自动扩散激活水平,启动刺激的自动激活影响到靶刺激的激活水平。根据语义提取理论,N400脑电成分是语义加工的指标。交互激活模型也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模型,在交互激活模型中,视觉刺激的加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特征表征层次、字母表征层次和单词表征层次,交互激活模型在不同特征水平中的传递是无激活阈限的,加上信息在相邻表征水平间的传递是双向的,通过双向作用,高水平的节点可以对较低水平的节点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激活任一水平,都会将这一激活反馈到其相近的水平上,这样就使得不同的加工阶段看上去几乎同步进行,两因素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这正是交互激活模型的串联加工机制。而本研究通过脑电实验来探讨汉字认知加工过程中字体和语义的关系,即通过考查刺激质量(汉字字体)与语义有关的变量间的交互作用来进一步探讨N400的加工机制。而N400理论模型中的交互激活模型的串联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些交互作用。交互激活模型认为若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则两者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刺激质量和语境则表现出加法效应(Borowsky和Besner,1991,1993; Brown和Besner,2002; Stolz和Neely,1995),交互激活模型的串联加工面临挑战,但前人的研究均以加工过程从形到音再到意的拼音文字作为实验材料,本研究的实验材料使用表意的汉字,旨在探究字体效应以及不同字体和语境的相互作用反映在N400上的情况,由于N400和语义加工及提取有关,而刺激和语境的交互作用是反映串联加工的指标,以此验证交互激活模型的串联加工机制的正确与否。
  实验一是为变量为字体(宋体和行楷体)和语境(启动和不启动)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用语义启动范式来探究汉字字体和语义启动对ERP的影响,根据脑电结果只得到了N400上的语义启动效应,不存在字体效应且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交互激活模型认为,宋体相对于行楷体可以激活单词表征水平中的多个节点,但在此实验中字体主效应不显著,由于此实验中实验材料频率偏高,交互激活模型认为在高频条件下容易达到探测器的静息激活水平,靶刺激受到单词表征水平中激活节点自上而下的支持,而这种激活使得宋体和行楷体在三个表征层级上的激活水平差异变得不明显了。
  实验二采用低频汉字为材料,继续来探讨汉字字体和语境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以此探讨汉字识别的内在加工机制。实验一的结果使我们认为高频条件下自上而下的激活弱化了宋体和行楷体在三个表征层级上的激活水平。所以我们对实验材料严格筛选采用低频汉字进行实验,以此来验证交互激活模型的串联加工的正确与否。
  两个实验的行为结果和脑电结果得出:在汉字为高频条件下,仅出现N400启动效应,这是因为在高频条件下,被试对高频有很好的熟悉度,根据IA模型预期,认为单词在高频率这一因素条件下存在自上而下的激活,这种反馈激活弱化了不同字体在三个特征水平之间的激活差异,所以字体不能影响高频宁的识别。但在低频条件下,字体和语义启动在N400上出现交互作用,表明汉字识别存在串联加工,同时支持交互激活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