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岛诗歌镜类意象中的历史与自我
【6h】

北岛诗歌镜类意象中的历史与自我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北岛诗歌及其研究综述

二、镜类意象

第一章 对照确认:高压下的反抗

第一节 时代策略

第二节 自我确认

小结:理想之境

第二章 对镜审视:开放中的反思

第一节 历史同谋

第二节 自我审视

小结:理性之境

第二章 镜中重构:围困中的突围

第一节 时间之外

第二节 自我重构

小结:镜像之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北岛擅长用具有直觉性特征的意象来呈现丰富细腻、悠忽变幻的思绪。北岛在诗歌中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意象群,如黑夜、太阳、雾、冬天、天空、红色、梯子、影子等。其中,“镜”意象在北岛诗歌意象中极具鲜明特色,也是北岛诗歌的重要标识之一。与镜子映照和虚实交错功能寓意同构的眼睛、水面、影子、玻璃、回声、梦、烙印等意象,及与镜子见证时间流逝、将时间空间化等功能寓意相类似的壁画、岩画、日历、记忆等意象在北岛诗歌中多次出现,这些类似意象在本文中统称为“镜类意象”。镜类意象是诗人感受生命和世界的重要意象,同时也是寄予诗人对自我和历史思考的意象。镜类意象在中外文学研究中并不鲜见,我国古代诗歌、现代派诗歌及现当代女性诗歌中多涉及镜意象,而北岛诗歌中镜类意象尤为凸出。因而,本文试图以镜类意象为切入口,探究北岛不同历史时期对自我和历史的认识,以期对北岛及其诗歌有更加全面的理解与认识。
  本研究绪论部分是对北岛其人其诗的简介及“镜类意象”的说明、界定。正文分为三章,分别对应镜子的三种功能寓意。第一章是对照确认:高压下的反抗。分别从历史策略和自我确认两方面进行论述,分析诗人创作初期,在文革政治高压下通过各种“镜子”的映照,在自我映像的确认下肯定自我价值,强化自我认同,为自由理想和人性复归,先后进行消极和积极的反抗。第二章是对镜审视:开放中的反思,是诗人在文革结束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80年代对自我和历史的反思。分别从历史同谋和自我审视两方面进行论述,在镜子提供的审视途径下,诗人发现历史的虚伪,控诉文革历史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揭露自我与历史的同谋关系,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我,在不断否定中肯定自我。第三章是镜中重构:围困中的突围,是诗人海外漂泊时期对外在陌生环境和内在文化围困的精神突围。分别从时间之外和自我重构两方面进行论述,海外孤悬状态使诗人处于家国历史叙述之外,从而产生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在镜子营造的镜像世界里,诗人重新构建自我主体,实现自我身份认同,支撑此在世界的生存,突破内外围困。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