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魏六朝“拟作闺音”诗研究
【6h】

汉魏六朝“拟作闺音”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 “拟作闺音”诗的界说

二 研究状况说明

第一章 “拟作闺音’’诗概论

第一节 “拟作闺音”诗的特征

一 “先行文本”的存在

二 角色转换

三 以生命印证生命

第二节 “拟作闺音”诗的类型

一 情感认同之作

二 兴寄托喻之作

三 戏文赏玩之作

第三节 “拟作闺音”诗的溯源

一《诗经》与“赋诗言志”

二《楚辞》与“香草美人”

三 乐府古辞与文人拟写

第二章 汉魏六朝“拟作闺音”诗的风貌症候

第一节 汉魏:慷慨多气与有意拟代

一 “温柔敦厚”的女性形象建构

二 “慷慨多气”的时代气韵

三 “政治失恋”的婉转寄托

第二节 两晋:绮靡情多与文人拟作

一 “儿女情多”的主题气韵

二 失去身份的“共相”拟写

三 “拟作闺音”诗的文人化特征

第三节 南朝:以文为戏与感官化书写

一 南朝“拟作闺音”类诗歌的兴盛与创作概况

二 摇荡性情的感官化书写

三 “以文为戏”的创作特色

第三章 汉魏六朝“拟作闺音”现象的文化蕴藉

第一节 “拟作闺音’’诗产生的文化语境

一 儒家伦理的性别立场

二 汉魏六朝士人审美心理的趋女性化

第二节 “拟作闺音”诗中性别角色的社会文化内涵

一 夫妻关系与君臣道统的“异质同构”

二 文人双性气质的展现

第三节 “拟作闺音”诗对女性的建构与消解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论文以汉魏六朝时期男性文人模拟女性口吻所作的闺音诗为研究对象,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以“拟代闺音”诗在汉魏六朝的发展演进为切入点,考察“拟作闺音”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当时诗人采取这种转换性别、变更视角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内在原因。文章结合诗歌批评、诗学理论,从文学与文化、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来全面关照汉魏六朝“拟代闺音”这类诗歌在特定的历史人文环境下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意义。
  文章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
  在绪论中,首先是对“拟作闺音”这类诗歌进行界定。把它们分为“拟闺音”和“代闺音”,前者是根据既有的作品进行仿拟,后者是作者根据自己对代言对象的了解,感同身受地替她人言说,可以说他们是“拟作”与“代言”中的子类,但两者的重心必须落实到“闺音”的主题上,都必须是以女性为第一人称进行创作的诗歌,诗人在创作时进行了角色转换,使用女子的叙述口吻,为女子言志抒怀,进而婉曲地为自己言心。其次,是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且提出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从整体的角度对“拟作闺音”这类诗歌进行概说。本章是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的,其一,从“先行文本”的存在、角色转换、以生命印证生命,分析“拟作闺音”诗的特征。其二,把“拟作闺音”诗分为情感认同之作、兴寄托喻之作、戏文赏玩之作三类。其三,是对“拟作闺音”诗的溯源。
  第二章,主要是对汉魏六朝“拟代闺音”诗的文本分析。在对其进行历时性梳理的过程中,把握它受六朝不同社会风气影响下所呈现的不同面貌特征。共分为汉魏、两晋、宋齐梁陈三大时段,并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学风貌进行论说。汉魏六朝时期,共有103位诗人创作此类诗歌479首。此中汉魏时期31首,此期作品洋溢着生命的自觉与任气使才的慷慨磊落。晋朝有8位诗人48首,此时的“拟作闺音”诗多侧重于表现儿女情长,文人化特征极为明显。宋齐梁陈时期有88位诗人400首“拟作闺音”诗,可谓是极度的繁荣,此期诗歌多关注于女性外在形体、装饰的“艳”和内在情感的“怨”,艺术形象完全成了文人审美的赏玩之物,她们仅作为一种娱乐的工具而存在。
  第三章,是在对“拟作闺音”这类诗歌的内涵、特征、整体风貌有了细致把握之后,对“拟作闺音”这一独特的现象进行的文化观照,阐释其存在的原因、意义及影响。首先论说的是这类诗歌产生的文化语境,儒家伦理的性别立场是其存在的大背景,而趋女性化的审美心理则是这一时期独有的文化环境。其次是从夫妻关系与君臣道统的“异质同构”和文人双性气质,来阐述诗中性别角色的社会文化内涵。再次论述的是男性文人的“拟作闺音”对女性的建构与消解。
  结语部分,总结前文的论述,透视了男性文人的存在状态,并提出研究的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