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鳍异鮡生长、食性、消化系统和肌肉营养研究
【6h】

大鳍异鮡生长、食性、消化系统和肌肉营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文献综述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大鳍异鮡年龄鉴定与生长特征

前言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3 大鳍异鮡食性研究

前言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4 大鳍异鮡消化系统研究

前言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5 大鳍异鮡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前言

5.1 材料和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实践情况

展开▼

摘要

大鳍异鮡(Creteuchiloglanis macropterus)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鲇形目(Siluriformes)、鮡科(Sisoridae)、异鮡属(Creteuchiloglanis),分布于云南的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2013年11月和2014年1、2、5、8、11月,共6次,在怒江、槟榔江和龙川江采集大鳍异鮡。本文研究了大鳍异鮡的年龄、生长、食性、消化系统和肌肉营养成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胸鳍棘作为年龄鉴定材料,通过简易脱钙切片法观察年龄结构。胸鳍棘切片与脊椎骨的吻合率为86.36%,说明胸鳍棘是比较可靠的年龄鉴定材料。
  (2)大鳍异鮡的雌雄性比为1.5∶1。渔获物群体年龄组成为1~9龄,主要分布在1~3龄,群体全长范围为60~182mm,主要分布在60~110mm以下,体重范围为2.5~66.0g,主要分布在20 g以下。雌性群体年龄组成为1~9龄,全长范围为60~182mm,体重范围为2.5~66.0 g。雄性群体年龄组成为1~7龄,全长范围为62~153mm,体重范围为2.5~34.9 g。
  (3)分析表明大鳍异鮡雌雄个体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做统一分析。体重与全长的关系:W=1E-4L2.4807(R2=0.8189 n=180);全长与胸鳍棘半径的关系:L=2.0787·RC0.6273(R2=0.8866 n=180);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t=377.015·[1-e-0.0491(t+4.0195)],Wt=246.134·[1-e-0.0491(t+4.0195)]2.4807, L∞=377.015 mm,W∞=246.134 g,生长拐点年龄为14.48龄,拐点处的全长和体重分别为225.00 mm和68.40 g。
  (4)大鳍异鮡为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以水生昆虫幼虫为主要食物,其中主要捕食种类为双翅目、毛翅目和蜉蝣目。食物组成随季节发生变化:双翅目的出现率冬季较春秋季略高,蜉蝣目和毛翅目春秋季较冬季高,双翅目数量百分比春季最低,秋冬季较高,蜉蝣目与毛翅目则春季最高,秋冬季较低。摄食率从春季到冬季逐渐降低,平均充塞度春冬季节高于秋季。随着个体的生长,双翅目、蜉蝣目的出现率和数量百分比逐渐减少,而毛翅目的比例则逐渐升高。≤90mm和>120mm全长组个体的摄食强度高于90~120mm全长组个体。大鳍异鮡不同季节和不同全长组间的食物重叠率均较高。
  (5)大鳍异鮡口下位,口咽腔大,颌齿发达,鳃耙稀疏。食道粗短,肌层发达,黏膜层具有大量杯状细胞。U型胃,包括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具胃腺。肠道系数为0.93,肠长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肠腔内有密集的肠绒毛。肝脏与胰脏分离,肝脏分为两叶,具有“腹腔外肝”,胰脏弥散分布于前肠和中肠周围。
  (6)大鳍异鮡平均含肉率为70.09%。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8.31%、19.29%、1.19%和1.21%。肌肉含18种氨基酸,占干样的比重为87.77%,8种必须氨基酸的比重为36.56%,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EAAI为71.72。甜味、苦味、酸味、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是42.70%、30.69%、25.87%和23.79%(干样)。含14种脂肪酸,占干样的比重为3.99%,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33.85%、25.00%、41.15%,IA和IT分别为0.48和0.28。大鳍异鮡肌肉中还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