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电子政务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6h】

我国电子政务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论文的创新与难点

第2章 电子政务与贸易便利化概念理解

2.1 电子政务相关概念理解

2.2 贸易便利化相关概念理解

第3章 我国电子政务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及促进作用分析

3.1“电子口岸”建设及使用现状

3.2“金税三期工程”建设及使用现状

3.3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及运用现状

3.4电子政务对国际贸易便利化的促进作用

第4章 我国电子政务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4.1存在的问题

4.2 原因剖析

第5章 国外发达国家电子贸易便利化概况及经验借鉴

5.1国外发达国家电子口岸便利化建设

5.2 国外发达国家无纸化贸易建设概况

5.3 国际贸易便利化程度高的国家破除贸易壁垒的经验分析

5.4国外海关及电子口岸便利化经验总结

第6章 加快电子政务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提高电子政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水平

6.2加快政府间电子政务合作、增强政企合作

6.3 加强外贸立法管理,促进国际间良好合作

6.4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电子政务多元投资体制

6.5 积极参与区域电子经济与地区间网络平台国际合作

结语: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加大了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中国经济已经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并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一切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全球,中国也不例外。2014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逐步复苏,经济增长率提高,失业率降低,其如何通过电子商务,电子口岸快速通关等手段刺激经济逆势增长,这给予本文重要启示。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中,不同的贸易环节同样的单据需要重复提交20到30次,粗心造成的单单不符,单证不符往往给企业带来信用证拒付,不能进行出口退税等巨大的损失。近年来电子政务模式的开启已经开始悄然改变这一状况,企业从中获得的利益不仅是解决单证不符、单单不符的问题,高效的电子通关模式带来的订单流转快速化与便利化,也犹如一场技术革命默默的洗礼着瓶颈中的中国外贸业。
  本文用大量篇幅(第三章,第四章)介绍了这一变革的具体流程:从2001年8月起,我国就开始实施“口岸通关”的计划。“口岸通关”即指提高电子口岸效率系统工程的简称,指通过运用电子信息手段,改革现行的电子口岸货物通关流程,整合监管资源,建立统一的电子口岸数据平台,规范、畅通电子口岸进出口货物的信息流、资金流、单证流和货物流,实现电子口岸数据信息共享,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进出口贸易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提高电子口岸管理部门行政监督的能力和效率。“口岸通关”旨在建立全国快速通关体系,实现各口岸间转关运输的“一次申报、一次放行、一次查验”。
  此外,我国海关总署还推行了以下措施:1、逐步推行以诚信为基础的分类风险管理通关体制,实行24小时无假日通关制度。2、积极推动“电子口岸执法系统”建设,实现进出口贸易企业“网上报关”,方便贸易商办理进出口环节的各种手续,减少海关各种繁复单证的业务费用。3、出台了提前报关、快速转关、联网报关、上门验放等便捷通关的10项措施,为守法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开辟“绿色”通道。4、抓住加工贸易监管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与 IT企业的联网监管试点以及出口加工区试点,基本达到了既严密监管,又便利企业、便利贸易的“双赢”效果。5、推行“无纸通关”试点,企业可以足不出户随时进行网上申报,海关对电子数据进行无纸审核和验放处理。同时实现了海关内部、海关与其他口岸之间的数据互动与资源共享。6、电子检验检疫系统已初具规模,基本实现了从企业申报、检验检疫监管到通关放行全过程的电子化。
  本文还整合分析了我国与国际贸易便利化相关的电子口岸、金三期税务系统以及政府引导的电子商务等各电子政务口岸一体化工程的建设和使用现状,剖析出了各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观念上、法律上、技术上、资金上以及标准执行上做了进一步归类。同时结合发达国家无纸化贸易与海关快速通关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如何加快我国电子政务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的建设与对策建议。其主要对策建议为:一、提高电子政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水平,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电子政务平台,培养与电子政务平台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二、深刻理解电子政务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性,加快政府间的合作,加强政企合作,促进政府间电子政务平台互通一体化建设以及电子政务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一体化建设;三、完善我国国际贸易立法,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四、建立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中以政府为主的资金供给体系;五、积极参与区域电子经济与地区间网络平台国际合作,结合2014年北京APEC关于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主要议题和以亚投行为基础搭建地区之间的电子桥梁网络,促进区域通关便利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