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临床研究
【6h】

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沿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临床资料

2.4 随访内容及感觉功能评定方法

2.5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6 附图

7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的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1.解剖第1掌骨及拇指背侧,了解拇指背侧皮瓣临床应用的解剖学基础;
  2.将解剖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拇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修复,观察其临床效果;
  3.回顾性比较研究吻合神经与不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部分缺损后感觉功能恢复情况;
  4.探讨吻合神经对皮瓣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
  1.4具新鲜成人尸体手标本(男女各2具,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解剖教研室提供),经10%甲醛溶液固定,用医用红色乳胶灌注肱动脉,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及手术显微镜(×10倍)系统观察拇指背侧动脉的起源、分支、分布、吻合支及其伴行静脉,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1 mm)测量拇指背侧动脉的外径,经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用(x)±S表示,并观察桡神经浅支在手背桡侧的分布情况。
  2.将上述解剖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于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东莞厚街医院行拇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部分缺损临床手术30例,术前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到吻合神经组或不吻合神经组,每组15例,吻合神经组行皮瓣修复时将皮瓣内皮神经与指端固有神经吻合,不吻合神经组仅行皮瓣修复,术后第1、3、5、7、9个月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组皮瓣术后触觉、痛觉、冷热觉、二点辨别率恢复情况及时间上的差异性,并由此探讨吻合神经对皮瓣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
  [结果]
  1.解剖学结果
  拇指尺侧指背动脉:4侧发自第1掌背动脉,3侧发自拇主要动脉,1侧发自第1掌背动脉与拇主要动脉吻合后,起处始外径为(0.73±0.04) mm,男女间无差异性(P=0.41,>0.05),起始后在第1骨间背侧肌远端发出2~3支皮支营养虎口背侧皮肤,继续沿拇长伸肌腱尺侧下行,于第1掌指关节远端尺侧发出数支分支与拇指尺侧指固有动脉分支相吻合。
  拇指桡侧指背动脉起源于鼻咽窝处桡动脉深支,起始处血管外径为(0.59±0.04) mm,男女间无差异性(P=0.96,>0.05),起始后走行于第一掌骨桡侧缘,发出2~3支分支营养第一掌骨背侧、大鱼桡侧1/2,继续向远侧走行,发出数支分支与拇指桡掌侧动脉在拇指近节基底远端附近发出的分支吻合,终止于拇指近节桡背侧。
  手背部静脉分浅、深静脉二组,拇指背浅静脉源于甲沟及甲襞处,在近节背侧形成浅静脉网,最终汇入头静脉及掌侧浅静脉,桡尺侧静脉间存在交通支;拇指背侧动脉无明显的紧密伴行静脉,第1掌背动脉则有2条伴行静脉,但伴行静脉血管直径非常小。
  皮瓣内神经为桡神经浅支的分支,桡神经浅支在鼻咽窝附近分出3~4支皮支,1支位于拇长伸肌腱的尺侧,几乎与拇长伸肌腱伴行终于拇指尺侧,同时在大鱼际掌背侧皮肤交界处皮下可见较小的桡神经浅分支。
  2.临床应用结果
  术后30例皮瓣均成活,其中3例皮瓣边缘有小部分坏死,后期经过清创、换药后愈合;术后第1、3、5、7、9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质地良好,完成随访27例,大多数皮瓣触觉、痛觉、冷热觉、二点辨别率均得到有效恢复,在随访期内两组皮瓣触觉、痛觉在恢复时间上有差异性(P<0.05),冷热觉、二点辨别率在恢复时间上无差异性(P>0.05)。
  [结论]
  1.拇指背侧动脉走行恒定,管径较粗、供养面积大;血管走行恒定对拇指背侧皮瓣设计及切取有重要意义。
  2.拇指背侧皮瓣是修复拇指末节部分缺损的好方法,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瓣有助于皮瓣触觉、痛觉的恢复;对皮瓣冷热觉及二点辨别率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