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类别归纳与再认的关系:基于词语材料
【6h】

类别归纳与再认的关系:基于词语材料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文献综述

1.1 推理的模型

1.2 记忆的模型

1.3 推理和记忆的关系

1.4 推理与记忆关系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2 问题提出与意义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及创新

3 研究一:类别归纳与再认的行为研究

3.1 实验一

3.2 实验二

3.3研究一讨论

3.4 研究一结论

4 研究二:类别归纳与再认的时间特征

4.1 方法

4.2 结果

4.3 研究二讨论

4.4 研究二结论

5 总体讨论

6 研究局限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展开▼

摘要

再认和类别归纳都是人类最基础的认知成分。为了深入地探讨再认和类别归纳之间的关系,本文设计了两个研究。研究一为行为研究,探讨了语义材料下类别归纳推理和再认的关系。研究一使用同一套语义材料测试了再认任务和类别归纳任务的行为结果。在再认任务中,被试在学习阶段对材料进行学习,并在测试阶段把学习过的刺激辨认出来;而在类别归纳任务中,被试在学习阶段被告知呈现的材料都具有某种属性(例如,都容易感染上疾病Z),在测试阶段需要推断出哪些材料也包含有这种属性。实验材料包含水果和动物两个类别。作为旧刺激(学习阶段呈现过的材料)和新刺激(学习阶段未呈现过,但是出现在测试阶段的材料)的词语在熟悉性、典型性和词频上互相匹配。
  本研究选取大学生作为被试,实验二选取五年级儿童作为被试,采集了被试的反应率和反应时。每个实验分为A、B两组,A组被试在学习阶段学习了3遍材料, B组被试学习1遍。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成人组还是儿童组,两类任务对旧刺激的正确反应率均无显著差异,但是对新刺激的正确反应率存在显著差异,再认任务的正确率显著高于类别归纳任务;同时,在反应时上,对旧刺激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对新刺激的反应时,再认任务对新刺激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类别归纳任务;再认任务的d’显著高于类别归纳任务。研究一的结果表明,相对于再认任务,类别归纳任务的敏感性更低。语义背景下,再认任务比类别归纳任务有更严格的标准和更高的反应阈限。探讨了再认任务和类别归纳任务在时间特征上的关系。研究二使用词语作为实验材料,词语来自5个自然类别,实验过程与研究一一致,招募大学生被试参加实验,并采集被试的反应率,反应时和 ERP数据。结果发现,研究二的行为结果与研究一一致,即再认任务比类别归纳任务有更高的反应标准;对 ERP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再认任务和类别归纳任务中都发现了old/new效应。在再认任务中,新刺激比旧刺激在350–450 ms诱发了更大的前部负波,旧刺激在450–600 ms激活了更大的后部正成分,在600–800 ms激活了更大的后部负成分;在类别归纳任务中,相对于新刺激,旧刺激在350–450 ms,450–600 ms的时间窗口上诱发了更大的后部正成分,在600–800 ms激活了更大的后部负成分。对差异波的比较发现,再认任务比类别归纳任务诱发了更大的 FN320/FN400,说明再认任务比类别归纳任务有更严格的反应标准,在其他两个成分上,任务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行为结果是一致的,更有力地说明了再认和类别归纳任务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两个研究,分别从行为层面和神经层面探讨了再认与类别归纳的关系,证明再认与类别归纳之间可能存在相同的加工机制,并且在比较再认与归纳的时间特征时,发现了两者在反应标准上存在差异的证据。再认和类别归纳可能共享同一套加工机制,只是反应阈限不同,再认比类别归纳的反应标准更严格。这对于在未来进一步探讨记忆和推理之间关系的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