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耕地非农化及其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北碚区为例
【6h】

耕地非农化及其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北碚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2社会环境概况

2.3土地利用状况

第3章 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

3.1耕地非农化概述

3.2经济增长概述

3.3互动关系理论分析

第4章 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4.1耕地非农化及经济增长历程分析

4.2经济增长对耕地非农化的需求研究

4.3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

第5章 结论与对策

5.1北碚区经济增长对耕地非农化的需求

5.2北碚区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5.3对策

5.4可能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大幅提升,大量耕地被作为建设用地后备资源占用,这使原本就突出的土地供需矛盾日益激化。耕地保护令人堪忧,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耕地作为建设用地的重要供地后备资源,具有巨大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保障人类社会高速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粮食安全。而我国耕地本就具有“一多三少”的特点,耕地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低、退化严重,一大部分耕地坡度在25度及以上,加上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耕地总量连年锐减,耕地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已不足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一半。非农劳动力与耕地面积的快速减少,造成许多耕地被撂荒、闲置,我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成效平平,土地规划存在许多问题,制度制订的目标与我国现实用地情况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耕地需要保护,而经济也不能停滞发展。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都广泛存在耕地非农化的现象,这是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增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针对二者的矛盾,我们必须辩证看待二者关系:一方面,占用耕地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实现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若要牺牲经济增长、延缓国家发展来保护耕地也是不明智、不必要、不实际的;另一方面,发展与吃饭存在矛盾,我们也不能放任耕地非农化无序、过度的扩大规模、突破耕地红线、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二者关系可以总结为经济发展没有足够的土地支撑则必然减速,我国发展必然受到制约;耕地若不及时得到有效保护,那么过度或无序的耕地非农化会突破耕地红线,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将难以可持续。目前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渠道仍然将会是耕地非农化。考虑到耕地非农化强大的经济增长驱动作用,我们需要采用科学、技术、行政、经济、法律各种手段和渠道,控制耕地非农化在一定范围内的发展,实现其有序化、合理化,以便更好地协调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鉴于近年来并无针对重庆市北碚区的耕地非农化分析及其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而北碚区又位于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战略发展圈内,其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要高速推进,必然需要大量建设用地作为发展载体支撑。社会经济要发展,耕地被占用不可避免,一味的耕地保护已经无法适用于北碚区的情况,故科学化、合理性的开展耕地非农化工作,才是解决北碚区耕地现状问题的可行之道。本文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旨在分析该地区耕地非农化的情况,研究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讨论协调二者关系的对策及建议,从而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地区耕地非农化工作,更好推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文章运用规范分析法进行理论分析,以稀缺性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土地供求均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产函数理论、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分析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相关关系。文章实证分析部分的北碚区土地总规中的耕地非农化情况,主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数据,运用GIS平台得到指标数据并叠加分析,而后运用动态度模型和区域差异模型,计算分析规划期间研究区建设用地及耕地变化情况,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评价地类相对变化幅度并分析规划期内研究区的耕地非农化情况。对北碚区2004-2014年间耕地非农化面积增长趋势及经济增长趋势的分析,主要是拟合耕地非农化及经济增长二者的趋势线,运用 SPSS软件选取、建立计量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对耕地非农化的需求,并得出二者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在此式基础上,进一步应用该模型,分析2004-2014年间耕地非农化与GDP的趋势走向,并预测北碚区2015-2020年间的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北碚区2004-2014年间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分析北碚区耕地非农化增量和GDP增量折线的趋势走向,选取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基础模型,同时将耕地非农化也作为一个自变量,与资本和劳动力共同研究,因此在模型基础上作出一定修正和处理,最终建立合适的模型函数进行具体分析测算。进一步运用 SPSS软件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非农劳动力数量及耕地非农化面积等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并分析耕地非农化发挥其贡献作用的时滞年限,分析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推移呈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算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对北碚区土地总规中的耕地非农化情况研究表明,截止规划期末,各镇耕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同时建设用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蔡家岗镇、水土镇、复兴镇、歇马镇耕地大面积减少的同时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尤其是高质量耕地大幅减少。统计分析得北碚区耕地非农化造成的耕地减少占耕地总减少量的比重很大,北碚区耕地非农化非常严重。通过经济增长对耕地非农化的需求及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两方面研究,得出二者关系确实呈现双倒“U”型关系。即一方面,经济增长对耕地非农化需求存在驱动作用,使耕地非农化面积随着经济增长的需求先增后减,呈现较为平缓的倒“U”型关系走向,且二者关系符合一元二次函数模型,可以将北碚区2004-2020年间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的需求关系分为四个阶段,分析“发展”与“吃饭”的矛盾变化;另一方面,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时滞性且时滞年限为1年,即耕地在被占用的第2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达到最大,且贡献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先增后减,二者仍呈现倒“U”型关系,北碚区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5%,产出弹性系数为0.181。最后,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结果,从行政、经济、技术和非约束性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完善改革土地征用、土地出让、政府绩效考核制度,严格贯彻土地执法;调控耕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土地价格、收益分配;强调规划权威性、规划制定参照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耕地保护制度、控制建设用地无计划扩张、科学保护余量耕地等;加强宣传、加强执法监察、加强公众参与等。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是必须的,耕地非农化占用也不可避免,要更好的保护耕地,就需科学进行耕地占用。二者存在矛盾却又息息相关相互影响。文章通过对北碚区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探讨如何平衡协调耕地非农化占用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如何前瞻性、科学性的开展耕地非农占用,如何在二者中做出明智选择,是耕地利用合理化的必要研究,是社会经济继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