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耳蜗死区与突发性聋预后关系分析
【6h】

耳蜗死区与突发性聋预后关系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突发性聋的研究现状

致谢

附录

在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采用阈值均衡噪声检测法研究耳蜗死区在突发性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分析耳蜗死区与性别、患耳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以及是否伴有眩晕、耳鸣的关系,探讨耳蜗死区与突发性聋预后的关系。
  [方法]
  使用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检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突发性聋患者。采用阈值均衡噪声检测法检测138例(149耳)突发性聋患者和25例(50耳)正常听力者是否存在耳蜗死区。根据检测结果将突发性聋患者分为有耳蜗死区组和无耳蜗死区组。两组突发性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扩血管、降低纤维蛋白原、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14天后进行纯音听阈测定,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预后与耳蜗死区的阳性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根据患者性别、患病时年龄、患耳侧别、就诊时纯音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情况、是否合并眩晕、耳鸣等进行分组分析。
  [结果]
  1.138例(149耳)突发性聋患者中39例患者(45耳)有一耳或两耳存在一个频率或多个频率的耳蜗死区,耳蜗死区检出率为30.20%(45/149),25例(50耳)正常听力者无一耳检测到耳蜗死区。
  2.耳蜗死区在突发性聋患者中的检出率与患耳侧别、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
  3.耳蜗死区在突发性聋患者中的检出率与患者是否伴有眩晕、耳鸣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耳蜗死区在突发性聋患者主要分布在2000Hz到4000Hz的高频区域。
  5.突发性聋患者耳蜗死区的检出率在不同的听力损失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4,P<0.05)。
  6.无耳蜗死区组104耳,经治疗后有效率62.50%(65/104),有耳蜗死区组45耳,经治疗后有效率31.10%(14/45)两组治疗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2.424,P<0.05)。
  7.检测有听力下降的频率993个,有耳蜗死区的频率103个,治疗后有效率29.13%(30/103),无耳蜗死区的频率890个,经治疗后有效484个,有效率54.38%(484/890),两组治疗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8,P<0.05)。
  8.突发性聋患者各频率平均听阈改善值无耳蜗死区组均好于有耳蜗死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耳蜗死区在突发性聋患者中主要分布在高频区域,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存在耳蜗死区的可能性越大;耳蜗存在死区可能是影响突聋预后的一个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