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
【6h】

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人际好奇

1.2 社会适应

1.3 社会排斥

1.4 问题提出

1.5 研究意义

2 研究一 日常生活中社会排斥事件对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3 研究二 人际好奇对社会排斥和社会适应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其内在机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4 总讨论

4.1 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

4.2 人际好奇在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影响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内在机制

4.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人际好奇是一种寻求他人未知信息的内在动机,包含他人的日常习惯、人生经历、内在想法和心理感受等人际信息。而人际信息的获得将帮助个体在变化莫测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及成长。一方面,人际信息的获得有利于降低不确定感带来的焦虑,增加对社会环境的控制感,如促进社会交往,进行社会比较等,另一方面人际信息的交换和传播也会促进个体的文化学习以及社会规范的维护等。由此可知,人际好奇具有促进社会适应的功能。然而,良好社会适应的一个潜在威胁就是社会排斥。社会排斥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将破坏个体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可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如诱发攻击性、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损害自我调节功能等,进而影响个体的良好社会适应。
  由于以往国内外对人际好奇的研究较少,往往集中在人际好奇的问卷测量、生理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缺乏对人际好奇社会功能的实证研究。基于此,本文设计两个研究初步探索不同人际好奇水平是否能够减弱社会排斥对个体社会适应的消极影响,即考察不同人际好奇水平在社会排斥与社会适应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及其内在机制。
  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大学生人际好奇水平的总体分布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情况,检验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排斥事件对个体良好社会适应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不同人际好奇水平在排斥事件与个体社会适应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人际好奇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不同年级、性别、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在人际好奇总分及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日常生活中遭遇社会排斥事件的频率与社会适应之间呈负相关,具有显著地预测作用;(3)不同人际好奇水平在社会排斥事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
  研究一证明了个体日常生活中遭受到社会排斥的频繁程度将影响其社会适应,并且人际好奇水平在其中起着调节作用。也就是说,人际好奇水平能够降低社会排斥事件对个体社会适应的消极影响。研究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被试进行随机分组,拟从行为实验上来探讨社会排斥对个体社会适应的消极影响,并深入分析人际好奇在其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其中选用攻击性和情绪作为衡量指标。结果发现:(1)社会排斥组被试的积极情绪体验显著地低于控制组,而消极情绪体验与攻击性则显著地高于控制组;(2)不同人际好奇水平在社会排斥与消极情绪体验、攻击性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了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并说明高人际好奇者在受到社会排斥后,引发更少的攻击性和负性情绪,进而降低了对社会适应的消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