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20W绿激光汽化和等离子电切治疗BPH合并LUTS的临床对比研究
【6h】

120W绿激光汽化和等离子电切治疗BPH合并LUTS的临床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术前合并其它情况比较

3.3 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比较

3.4 手术并发症比较

3.5 功能预后和中期随访观察结果(主、客观指标)

3.6 两组术前、术后LUTS症状比较及尿流动力学评价

4 讨论

4.1 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回顾

4.2 LUTS/BPH的诊疗现状

4.3 比较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和等离子电切治疗 BPH 合并LUTS的临床疗效

4.4 本研究不足之处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多导联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其它相关疾病的诊治价值

附录一.附图

致谢

附录二伦理审查及评分

附录三: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附录四:在读期间的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1.比较120 W绿激光汽化(PVP)和等离子电切(PKRP)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下尿路症状(LUTS)的临床疗效。 2.评估BPH术后LUTS的转归情况。 3.探讨多导联尿流动力学检查在BPH术前、术后的指导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2月间因BPH/LUTS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泌尿外科具有明确手术指征的98例BPH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分为PVP、PKRP两组,PVP组50例接受经尿道绿激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PKRP组48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收集患者年龄、病程、AS A分级及尿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等术前相关资料,记录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参数。术后采用门诊结合电话方式对患者规律随访,随访时间点为术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随访内容为:困扰主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PV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PV)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并在术后再次复查多导联尿流动力学检查。将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记录Excel表中,用 SPSS20.0软件中的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间的数据结果,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BPH合并LUTS的临床疗效。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98例,PVP组和PKRP组分别有4例和3例患者于术后3月时随访时失访,PVP组有1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因严重心血管病去世,其余患者均配合术后随访,到截止点,共90例患者纳入了临床随访研究,临床资料较完整,术前均有详细的尿动力学报告。其中PVP组45例,PKRP组45例,术后配合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分别有16例、15例。 2.两组年龄、病程、各项主观评分及术前合并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ASA分级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清钠较术前比较无明显降低(P>0.05)。PVP组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液(3.91±2.13)袋,PKRP组平均膀胱冲洗液(5.93±3.88)袋(P<0.05),术后持续性膀胱冲洗<12h,PVP组21例、PKRP组13例。PVP组平均留置尿管时间为(2.96±1.95)d,短于PKRP组(6.29±2.01)d(P<0.0001)。PVP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44±1.79)d,短于PKRP组(7.02±2.07)d(P<0.0001)。PVP组平均住院费用相对较高(P<0.0001)。 3.两组在手术过程中均无输血病例,无包膜穿孔、TURS等较大的并发症,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为储尿期症状、拔管后再发血尿、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随访期间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P>0.05)。 4.两组术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随访IPSS评分、QOL评分、OABSS评分、Qmax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6月、12月、24月随访TPSA、PVR、PV亦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PVP、PKRP术前TPSA分别为(5.41±5.73) ng/ml、(5.10±4.33)ng/ml,术后6月随访 TPSA分别为(2.47±1.75)ng/ml、(1.84±1.01) ng/ml,平均减少了2.94ng/ml、3.26ng/ml。术前 PV分别为(67.49±24.60)ml、(66.79±18.54)ml,术后6月再测PV分别为(36.77±8.17)ml、(30.61±5.72)ml,平均PV减少了30.72ml、36.18ml,PKRP组术后PV及PSA的下降程度较PVP组更显著(P<0.05)。统计图上显示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和客观数据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Qmax呈上升趋势。 5.术后1月,PVP组、PKRP患者储尿期症状发生率为57.78%、35.56%,PVP组术后早期储尿期症状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术后1~2年内,主要遗留的症状仍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储尿期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在1年内可自行缓解。 6.术前根据尿动力学结果明确BOO有82例,可疑BOO8例,随访的两组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Pdet max、PdetQmax、BOOI指数、Schafer梗阻分级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两组平均MCC、BC明显增高(P<0.05),膀胱功能总体得到了改善。但膀胱收缩力的改变不显著,表现为BCI指数、Schafer逼尿肌分级较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改变(P>0.05),术后随访两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 PVP治疗BPH合并LUTS的临床疗效与PKRP相近。但PVP操作更简单、学习曲线短,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参数更具优势。在术前控制合并症的情况下,两种手术方式均为BPH合并LUTS患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但对体积>70ml前列腺体积的非高危高龄患者,我们认为行PVP需要进一步斟酌。 2.临床医生对术后尿路储尿期症状的关注不够,容易忽略患者的储尿期症状对其生活的影响,两组术后早期储尿期症状发生率较高,尤其以 PVP术后较为明显,但多数在1年内可有效缓解。 3.尿动力学检查对BPH的诊疗具有量化、准确、直观、可比性高的特点,对手术适应症的选择起了关键作用。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成功缓解BOO而不影响逼尿肌收缩力,以尿动力学指标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