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萎缩性胃炎患者Hp根除后胃粘膜放大内镜像、组织病理学及血清PGI、Gastrin、EGF水平的变化
【6h】

萎缩性胃炎患者Hp根除后胃粘膜放大内镜像、组织病理学及血清PGI、Gastrin、EGF水平的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英文缩写一览表

前 言

第一部分 放大内镜对萎缩性胃炎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第二部分 萎缩性胃炎患者Hp根除后胃黏膜放大内镜像、组织病理学及血清PGⅠ、Gastrin、EGF水平的变化

全文结论

致 谢

附 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硕士期间撰写与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目前公认的胃癌前疾病之一,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其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根除Hp能否逆转萎缩这一问题的阐明对于制定合理的胃癌预防措施有重要意义.虽然在这方面已有不少研究,但至今尚未形成共识.其原因与研究手段的局限性和CAG程度的病理判断存在主观性有关.放大内镜随着近年来清晰度的提高和可操作性的增强,已进入临床应用时代.该科以往研究显示,放大内镜在判断胃粘膜萎缩及Hp感染方面均有一定的特异性.该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放大内镜对CAG的诊断价值,并通过观察根除Hp后胃黏膜放大内镜像、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免疫病理学(G细胞计数、EGFR表达)及胃黏膜固有腺相关功能(血清PGⅠ、血清Gas水平)的变化状况,试图阐明放大内镜是否可用于胃黏膜Hp感染的诊断和考察Hp根除治疗的效果,以及根除Hp能否逆转CAG的萎缩性病理改变.方法:首先,采用Olympus GIF Q-240Z放大内镜和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20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微细形态进行观察,即时作出放大内镜诊断,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考察放大内镜对CAG的诊断价值.随后,选取Hp检测阳性的CAG患者60例, 并取Hp检测阴性且胃镜检查无明显异常的30例作为正常对照.对Hp阳性的60例CAG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并在根除治疗结束3个月后再次进行放大内镜检查.放大内镜检查时在胃窦取活检一块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在胃窦和胃体放大内镜观察区各取活检2块作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检查(G细胞计数、EGFR表达)及W-S染色.另外对CAG患者在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各抽取静脉血4ml,并要求CAG患者在疗程结束3个月后再次抽血,分离血清检测PGⅠ、Gas及EGF水平.结果:(一)、放大内镜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根据120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放大内镜像特征,将慢性胃炎分为下列三种放大内镜类型:I型:表现为小凹呈短小棒状或圆点状规则性分布,常可见小凹开口模糊、散在红斑.此型基本均为浅表性胃炎;Ⅱ型:多为轻度CAG,表现为胃黏膜部分区域小凹轮廓模糊、结构稍紊乱,可见点状、线状小凹稀疏消失区;Ⅲ型:大多为中重度CAG,表现为胃黏膜出现大面积小凹消失形成的片状、条带状疤痕样改变,或出现由于明显的小凹延长和排列紊乱所形成的树枝样或绒毛状改变.对以上分型进行组间差异性检验,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大内镜和普通内镜对CAG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9.3﹪和42.9﹪(P<0.05)、特异度分别为89.1﹪和82.8﹪(P>0.05),准确度分别为89.2﹪和64.2﹪(P<0.05),放大内镜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普通内镜.(二)、萎缩性胃炎患者Hp根除后胃黏膜放大内镜像、组织病理学及血清PGI、Gastrin、EGF水平的变化:60 例Hp检测阳性的CAG患者,有31例患者在根除治疗3个月后进行了复查,其他29名患者因经费或畏惧胃镜检查等原因未能进行复查.31例复查者中有24例的Hp得到成功根除,根除率为77.4﹪.1.Hp根除前后放大内镜像变化:24例成功根除Hp的放大内镜像变化主要表现为:胃体部:①集合静脉由消失变为可见,或不规则型转为规则型;②小凹肿胀减轻,结构模糊转为清晰;③小凹及区间沟变白转为正常.胃窦部:①小凹开口扩张、排列紊乱好转,尤其以糜烂灶旁为明显;②小凹开口发红消失.2.Hp根除前后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 24例Hp得到根除的CAG患者,根除前炎症程度为轻度7例、中度11例、重度6例,中、重度根除后全部转为轻度.然而,萎缩、肠化于Hp根除前后无明显变化.7例Hp根除失败的病例,炎症程度根除前后也无明显变化.3. Hp根除前后血清PGⅠ、Gas和胃粘膜G细胞数量变化: 24例Hp得到根除的CAG患者,血清PGⅠ于根除后明显降低(P<0.01),但血清Gas和胃粘膜G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P>0.05).按萎缩程度分组比较,血清Gas轻度萎缩根除Hp后明显减低(P<0.01),而中、重度萎缩11例中有9例Hp根除后Gas增高. 胃粘膜G细胞数量轻度萎缩根除Hp前后无显著差异(P >0.05),而中、重度萎缩根除Hp后G细胞数量出现明显增加(P<0.01、P<0.05).4. Hp根除前后血清EGF和胃粘膜EGFR变化: 24例Hp得到根除的CAG患者,根除后血清EGF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EGFR阳性率无明显改变.结论: 1.放大内镜不仅可用于萎缩性胃炎的实时诊断,而且可用于萎缩程度的判断;2. 放大内镜可作为胃黏膜Hp感染的诊断及考察Hp根除治疗效果的指标;3. 血清PGⅠ、Gas水平可较好地反映胃黏膜的萎缩状况;4. Hp根除后胃黏膜炎症程度明显减轻,但短期内不会出现萎缩程度的改善;5. 根除Hp后胃黏膜G细胞数量及其合成、分泌Gas功能可出现恢复性变化;6. 根除Hp后增高的血清EGF可恢复至正常水平,而EGFR能否恢复正常还需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