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腺病毒介导N-Bak基因转移对大鼠红核脊髓束的修复作用
【6h】

腺病毒介导N-Bak基因转移对大鼠红核脊髓束的修复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写一览表

前言

第一部分AdCMV-N-Bak的构建、纯化及表达

第二部分AdCMV-N-Bak对培养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

第三部分AdCMV-N-Bak对大鼠红核脊髓束的修复作用

全文总结

致谢

文献综述一

文献综述二

在读期间发表及撰写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年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世界各国对脊髓损伤发生率之统计约为每年每百万人口50例,且以青壮年为主,其高致残率、高耗费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巨大负担,也是神经科学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的机遇与挑战,加强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神经元免于继发性死亡是脊髓损伤治疗的基础,目前实验性治疗中,通过提供神经营养因、基因转移等手段,改善神经元的微环境,干预其基因调控,可达到这一目的;另一方面,神经元轴突延伸至靶细胞重建解剖连接是功能恢复的关键,而胶质瘢痕形成和神经元轴突延伸相对过慢,限制了轴突通过损伤区,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对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N-Bak基因是2001年Arumae等在研究Bak基因在神经元中表达及功能时发现并命名,其内源性mRNA仅特异性表达于神经元,翻译产物为仅含BH3保守区的蛋白,分子量为22kd.与其他Bcl2家族成员不同的是,N-Bak过表达于培养的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 SCG)可显著拮抗NGF撤除诱导的神经元凋亡,而过表达于非神经元细胞(COS7、HeLa)则具有较强的促凋亡作用.突变分析表明,其在神经元的抗凋亡作用可能涉及其BH3区外的某一特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