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兔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模型的建立及其胎兔心脏功能变化的研究
【6h】

兔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模型的建立及其胎兔心脏功能变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兔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模型的建立

材料和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孕兔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时胎兔心脏功能变化的研究

分题一缺氧对ICP胎兔心脏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题二ICP胎兔心脏能量代谢的改变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致谢

照片(一)

照片(二)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及对母婴危害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所撰写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是一种以皮肤瘙痒、黄疸伴肝功能改变为特征的妊娠期疾病。ICP围生儿预后不良,胎儿窘迫发生率为32~65%,胎儿死亡率也比正常妊娠高4倍,发生机制不清。 目前对ICP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发生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胎盘-胎儿灌注方面,而对胎儿自身重要脏器损伤所起的作用研究甚少。研究发现ICP时胎盘绒毛间腔狭窄、绒毛血管痉挛,使胎盘灌流不足,在宫缩来临或胎盘膜氧扩散功能障碍等情况下可致使胎儿处于急性缺氧状态甚至死亡。但也有研究证实ICP胎盘绒毛间腔狭窄仅引起胎盘氧储备力下降,不足以导致胎儿于临产前突然死于宫内。新近研究发现牛磺胆酸可使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发生Ca2+超载,心肌细胞收缩强度和心率显著下降,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对ICP胎儿尸检发现在心包膜上存在大量急性、致死性淤点性出血。同时大量临床观察亦发现在ICP胎儿胎盘与脐动脉血流正常的情况下,可因宫缩出现而突发无任何征兆的胎死宫内。以上研究提示,ICP发生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并非胎盘灌流减少单因素的结果,可能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脏作为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其功能异常可能也参与了ICP胎儿并发症的病理发生过程。 本实验拟通过构建兔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模型,观察ICP胎兔心脏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在常氧和低氧灌流时胎兔离体心脏功能的改变,以明确ICP胎兔是否存在心脏功能损伤,其心脏对低氧灌注的耐受性是否下降,进而初步探讨ICP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的心源性因素。 方法:1.孕兔32只,随机分为4组:高、中、低剂量组自妊娠第22天,分别颈后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2mg·kg-1·d-1、0.1mg·kg-1·d-1、10.05mg·kg-1·d-1,对照组颈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直至分娩。观察孕兔血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改变,验证孕兔是否出现肝内胆汁淤积改变,以明确是否成功建立了兔ICP模型。2.将ICP组和对照组胎兔随机分为低氧灌流ICP组(Ⅰ组)、常氧灌流ICP组(Ⅱ组)、低氧灌流对照组(Ⅲ组)、常氧灌流对照组(Ⅳ组)。监测心率(HR)、左心室最大收缩压(LVD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及冠脉流量(CF);测定灌流15min和30min时冠脉流出液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检测心肌含水量;透射电镜观察灌流末心肌超微结构改变。3.观察ICP组和对照组胎兔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检测心肌腺苷三磷酸(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1.高、中剂量组孕兔血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甘胆酸(CG)均显著升高(P<0.01),总胆固醇(TCH)显著下降(P<0.01),而低剂量组仅TBA、CG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均有胎死宫内、早产的发生,高剂量组胎兔存活率仅11.9%,中剂量组胎兔存活率为54.4%;高、中剂量组肝脏组织HE染色见肝细胞肿胀,部分肝细胞胞浆内可见胆汁样物质沉积;高、中剂量组肝细胞电镜观察均可见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毛细胆管扩张,肝细胞胞浆水肿、空化,偶见胆盐样物质;低剂量组与对照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不明显。 2.ICP胎心在低氧灌流15min时,心率和心脏收缩功能即出现明显的改变,其心搏动次数和心室最大收缩内压均较常氧灌流组下降50%左右,冠脉流量显著下降,冠脉流出液CK-MB、CTn-I含量明显增高;低氧灌流30min时,冠脉流量降至常氧灌流组的10%左右,冠脉流出液CK-MB、CTn-I含量进一步增高,左室舒缩功能明显减弱,心脏搏动极度缓慢;心肌组织高度水肿。以上观察指标与常氧灌流ICP组和低氧灌流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常氧灌流30min内,ICP胎兔心脏功能无明显改变。 3.ICP组胎心组织ATP、SOD含量减少,MDA含量和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电镜观察见ICP组胎心线粒体轻度肿胀、脱髓鞘改变,胞质内糖原颗粒分布减少。对照组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 结论:1.孕兔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2mg·Kg-1·d-1、0.1mg·Kg-1·d-1可出现类似人ICP的血生化、肝内胆汁淤积和胎死宫内的病理改变。用0.1mg·Kg-1·d-1剂量成功构建了运用于本试验的ICP孕兔模型。2.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ICP胎兔心.脏舒缩功能不发生明显改变;但ICP胎兔心脏对缺氧极为敏感,耐受性差,短时间的急性缺氧即可导致心脏舒缩功能严重紊乱,而且心功能损伤程度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心脏停搏。3.ICP胎兔心肌细胞存在线粒体结构异常,能量代谢障碍。ICP胎兔心脏的病理改变可能是导致其发生宫内死亡的因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