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剂型中药致类过敏实验研究
【6h】

不同剂型中药致类过敏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一、研究背景

二、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 中药类过敏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

第一章 中药过敏反应文献分析与认知情况问卷调查

第二章 不同剂型中药致类过敏实验研究

第一节 肥大细胞和RBL-2H3细胞的生长特性研究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致类过敏实验

第三节 颗粒剂致类过敏实验

第四节 中药煎剂致类过敏实验

第五节 不同剂型中药致类过敏结果比较

第六节 三种剂型中药体内致类过敏实验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1.1结论

1.2不足

2 展望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首先选择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中药过敏性疾病及文献分析,对发生过敏较多的11种中药注射剂的性别、年龄、过敏反应类型、报道年份等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居民对过敏和类过敏的认知情况,再通过肥大细胞及RBL-2H3细胞模型的药物筛选,判断两种模型中较敏感细胞模型,筛选出引起明显类过敏作用的中药剂型,然后进行体内类过敏致敏,拟初步分析三种剂型中药体内类过敏反应的敏感剂型。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体外两种类过敏反应细胞模型实验,确定比较敏感的细胞模型,然后对不同剂型中药进行类过敏实验筛选,初步评价常用中药的类过敏剂型,再结合问卷调查对类过敏的认知情况,进行敏感性评价以及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该研究结果在提高临床对中药类过敏反应的预测性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研究方法
  2.1中药过敏性疾病文献分析及问卷调查
  首先针对过敏性疾病即超敏反应四型进行文献分析,然后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发生过敏较多的11种中药注射剂的性别、年龄、过敏反应类型、报道年份等信息
  进行整理和归纳;再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对年龄范围为15岁以上的人群,调查人们在广泛使用中药的同时是否对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足够的认识,以问卷调查数据来分析人们对中药过敏和类过敏反应的认知情况。
  2.2细胞系的选择与特性研究
  本研究选择了研究较多的用于类过敏的肥大细胞和RBL-2H3细胞模型进行研究,首先为了解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要进行两种细胞生长特点研究,为不同剂型中药类过敏反应实验提供前提条件。通过连续培养不同浓度的细胞,采用 MTT法检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从中选取两种细胞系的最适接种浓度和药物检测的最佳时间。
  2.3不同剂型中药体外类过敏筛选
  为明确不同剂型中药的类过敏反应情况,实验采用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中药注射剂、中药颗粒剂和中药煎剂分别对肥大细胞和RBL-2H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筛选出三种剂型中药共同的敏感细胞系,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致类过敏反应严重的中药剂型,为下一步的体内实验做准备。
  2.4不同剂型中药体内类过敏致敏实验研究
  通过不同剂型中药对肥大细胞和RBL-2H3细胞类过敏实验筛选,选出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颗粒剂和鱼腥草药液引起的类过敏作用较强。为进一步探讨其体内作用特点,本实验采用双黄连注射剂对小鼠尾静脉注射用药,清开灵颗粒剂和鱼腥草药液采用灌胃用药的方法,来探究药物是否有刺激机体类过敏作用,然后通过检测皮肤蓝斑面积以及观察小鼠行为变化,对不同剂型中药体内类过敏致敏进行初步分析。
  3.结果
  3.1中药过敏性疾病文献分析及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检索统计主要过敏药物及病例,过敏药物主要以注射剂为主,选择11种中药注射剂病例1352例,其中发生Ⅰ型过敏反应较多,共1281例,占94.75%;部分中药注射剂还可以引起Ⅱ、Ⅲ、Ⅳ型过敏反应,且从总体上看,发生过敏反应以男性居多占54.22%。
  通过问卷调查居民对于中药初次过敏和再次过敏的认知情况,发现居民对初次过敏和再次过敏的认知较为模糊,对两者认知较为清楚的比例之和为18.19%,绝大多数人都了解的较少。且居民对初次过敏的认知中,清楚初次过敏的比例最低为10.77%。
  3.2细胞系的特性研究
  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肥大细胞最适合接种浓度在1×105个/mL之间;而细胞接种浓度为1.0×105个/mL时,RBL-2H3细胞增殖活力最好。肥大细胞在0h~24h增殖较好,细胞活力较佳,在24h后进入衰退期。因此,肥大细胞可确定24h为药物实验的较佳时间;而RBL-2H3细胞在24h~72h增殖迅速,细胞活力最佳,在72h后进入平台期,因此可确定72h为药物实验的最佳时间。
  3.3不同剂型中药体外类过敏筛选
  体外类过敏实验结果表明,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颗粒剂和鱼腥草药液均能引起较强的类过敏作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比较三种不同剂型中药对肥大细胞和RBL-2H3细胞的类过敏作用,结果表明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类过敏反应最敏感,用药时间为1h,IC50为35.553μL/mL,而作为类过敏反应比较敏感的细胞模型为肥大细胞。
  3.4三种剂型中药体内类过敏致敏实验研究
  通过对比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颗粒剂和鱼腥草煎剂体内类过敏、超敏反应实验结果,在观察小鼠行为变化和检测小鼠皮肤蓝斑面积时,发现三种剂型中药类过敏表现不明显,但再次给药致敏后,双黄连注射剂组表现明显,清开灵和鱼腥草组无明显变化。
  4.结论
  4.1首先通过中药过敏性疾病文献分析结果,临床药物过敏性病例触目惊心,的确要引起医药领域、医院及社区的全民重视,除了超敏反应之外,要特别注意首次用药引发的类过敏反应病例;其次通过类过敏问卷调查,获得居民对中药过敏反应认知程度较低,应提高居民对中药的认知情况及用药安全意识。
  4.2通过两种细胞系体外生长规律的探讨,掌握了最佳接种的细胞浓度,以及细胞的生长持续时间,该结果为后续不同剂型中药类致过敏反应作用的研究提供前提。
  4.3通过不同剂型中药体外类过敏反应实验,发现两种细胞系对不同剂型中药的敏感性不同。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类过敏作用药效最强,IC50为35.553μL/mL,对应敏感细胞系为肥大细胞。
  4.4在体外中药致敏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体内小鼠动物模型的致敏实验,类过敏反应表现不明显,但再次致敏后的超敏反应以双黄连注射剂组表现明显,说明小鼠动物模型在类过敏反应上不够稳定与成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