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兔后肢挤压伤的磁共振定量评价及缺血后处理效果研究
【6h】

兔后肢挤压伤的磁共振定量评价及缺血后处理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词一览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兔后肢肌肉挤压伤的MRI定量研究与病理学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缺血后处理对后肢挤压伤兔肠屏障功能的保护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与救治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会议及撰写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横纹肌溶解症主要是由于骨骼肌细胞坏死导致细胞内容物进入细胞外液和循环中,进而导致一系列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横纹肌溶解的病因包括药物、感染、高强度运动、肌肉疾病及挤压伤。挤压伤所致者亦称为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常见于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中的受伤者。挤压伤常并发致命的并发症,包块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性休克、肾衰竭等,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除了实验室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可以提供非常有用的诊断信息,尤其是在确定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方面具有优势。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很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被认为是评价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但由于临床病例很难获得肌肉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较困难,因此MRI表现与病理学改变的关系尚不明确。同时,随着MRI技术的不断进步,定量诊断在临床运用亦日渐普遍,但在挤压伤的诊断领域尚未见报告。本实验通过比较兔后肢挤压伤的MRI指标动态变化与肌肉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明确探讨T2WI信号变化的病理学基础;同时评估兔后肢挤压伤MRI定量测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另外,在肢体挤压伤的现场救治中,降低缺血再灌注的损害亦十分重要。缺血后处理是近年来新提出的通过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减轻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措施,已有研究证实,缺血后处理能供有效防止大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而且缺血后处理在现场救治中比缺血预处理更具有可操作性。本研究首次运用缺血后处理方式处理受挤压肢体,探讨该措施对肠道屏障的保护及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rn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抑制作用,为肢体挤压伤的现场救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建立兔后肢挤压伤模型并在第1、3、7、14及30d分别进行MRI(T1WI,T2WI,T2map)、肌肉病理学、血清肌肉肌钙蛋白(muscular troponin,sTnI)值及尿液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检查,探讨影像学指标与病理生理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2.建立兔后肢挤压伤模型并分别采取两种缺血后处理方式:交替夹闭-开放挤压伤侧髂总动静脉(group of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A,IP-A组,每次60s,反复3次);交替捆绑-松弛挤压伤肢体近端(group of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B IP-B组,每次60s,反复3次)。检测处理前、处理后2、6、12、24h后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iFABP)水平,24h后取回肠组织HE染色观察肠粘膜形态学改变,探讨这两种缺血后处理方式对后肢挤压伤兔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
   3.建立兔后肢挤压伤模型及以两种缺血后处理方式处理后肢挤压伤兔,检测IP-A组及IP-B组处理前、处理后2、6、12、24h后血浆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两种处理方式组及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探讨这两种缺血后处理方式对后肢挤压伤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抑制作用。
   结果
   1.挤压伤后第1、3及7d,受损肌肉的T2WI呈高信号,T2值持续上升;肌肉病理显示细胞水肿破裂、细胞外间隙扩大、炎症反应及细小肌纤维再生;血清sTnI值、尿液Myo值亦维持较高水平。第14d后,上述各项指标均逐步趋于正常。T2WI的改变、T2值与肌肉病理改变、血清sTnI值及尿液Myo值变化呈正相关;而各时间点T1WI信号变化不明显。
   2.IP-A组与IP-B组在上述处理后2、6、12、24h时相点血浆iFA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后2、6h血浆D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种缺血后处理模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肠粘膜在形态上未见明显差异。
   3.IP-A组与IP-B组在上述处理后2、6、12、24h时相点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后2、6、12h血浆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种“缺血后处理”模式组间无差别(p>0.05)。
   结论
   1.挤压伤后受损肌肉MRI检查的T2WI信号及T2值的改变与病理改变及血浆sTnI、尿液Myo浓度具有正相关性,表明T2WI信号及T2值的检测可敏感评价兔后肢挤压伤的伤情。T2WI的高信号及T2值增加可能与受损伤肌组织胞外间隙的扩大、局部的炎症反应及肌纤维的不完全再生有关。
   2.缺血后处理对兔后肢挤压伤早期肠道屏障有保护作用,表现为处理后血浆iFABP水平及D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肠粘膜形念修复早于肠屏障功能的恢复。缺血后处理对兔后肢挤压伤早期全身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处理后血浆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提示缺血后处理可能作为肢体挤压伤后救治的新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