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中表达及西洛他唑的干预
【6h】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中表达及西洛他唑的干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略表

前言

实验一 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动物模型的构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二 LOX-1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中表达及西洛他唑对LOX-1表达及内膜增生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1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 PCI术后再狭窄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1、背景与目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限制了PCI的广泛应用。虽然药物洗脱支架可以显著抑制内膜的增生,在防治PCI术后再狭窄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病率仍然较高,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病率更高。内膜的过度增生是再狭窄的主要机制,其涉及平滑肌在大量细胞因子作用下激活、迁移及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沉积。研究表明,球囊损伤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在损伤部位集聚,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及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而这些炎性因子及活性氧在内膜增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抗血小板治疗成为防治PCI术后再狭窄的一个方向,临床试验证实,西洛他唑可有效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西洛他唑的应用,为PCI术后再狭窄的防治带来希望。西洛他唑是选择性Ⅲ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属抗血小板药物,体内外实验均证实,其可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但其独立于抗血小板外抑制内膜增生的机制目前还尚未完全明确。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受体-1(Lectin 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tipoproteinreceptor-1,LOX-1)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的新型受体,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及血小板等,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如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ROS可显著上调LOX-1的表达。LOX-1是多配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可诱导ROS生成,调节转录因子活性,促进粘附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LOX-1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斑块的破裂、血管炎症的形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LOX-1在PCI术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亦存在显著表达,并发挥重要作用。LOX-1是PCI术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西洛他唑抑制内膜增生的机制是否同LOX-1表达相关,目前尚无相关报道。
   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动物模型,观察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壁LOX-1的表达、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变化及西洛他唑对内膜增生、LOX-1表达、血清MDA含量的影响,探讨LOX-1及其介导的氧化应激在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过程中的作用及西洛他唑抑制内膜增生的分子机制,为西洛他唑临床防治PCI术后再狭窄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2、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00~350g之间,动物实验室普通饲养。建立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8)、模型组(n=24,模型组分为24thh模型组、7thd模型组、14thd模型组,分别为B、C、D组,各8只)、西洛他唑组(E组,n=8);模型组及西洛他唑组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假手术组仅不做球囊损伤其他同模型组。西洛他唑组于术前1周给予西洛他唑20mg/(kg.d)灌胃,至术后2周标本采集时。各组动物标本采集时处死,心脏穿刺采血,硫代巴比妥酸(Thibabituric Acid,TBA)法测血清MDA含量,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镜下观察内膜增生程度,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内膜面积(IA)与中膜面积(MA),并计算其比值(IA/M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管壁组织LOX-1 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壁组织LOX-1蛋白表达。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1)、HE染色镜下可见,假手术组血管内膜完整,管腔通畅,无新生内膜形成,内膜、中膜、外膜界限清晰;24thh模型组可见内膜剥脱,暴露内皮下网状结构,中膜弹性纤维断裂:7thd模型组、14thd模型组及西洛他唑组可见不同程度内膜增生,管腔不同程度狭窄,以14thd模型组最为显著;假手术组、7thd模型组、14thd模型组及西洛他唑组内膜中膜面积比值(IA/MA)分别为0.110±0.012、0.395±0.132、1.120±0.219、0.580±0.164;其中7thd模型组、14thd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西洛他唑组较14thd模型组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2)、假手术组几乎未检测到LOX-1mRNA表达,模型组及西洛他唑组颈总动脉血管壁组织中均可见有不同程度LOX-1mRNA表达,各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20±0.02、0.83±0.05、0.94±0.04、0.36±0.12;7thd模型组、14thd模型组较24thh模型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西洛他唑组较14thd模型组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3)、模型组及西洛他唑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LOX-1蛋白表达,LOX-1表达主要集中在新生内膜区,假手术组未见LOX-1阳性表达,西洛他唑组LOX-1明显少于14thd模型组。(4)、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西洛他唑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血清MDA含量增加,其值分别为17.7±4.0 nmol/ml、23.4.±4.3 nmol/ml、45.1±6.9nmol/ml、49.4±8.9 nmol/ml、31.4±7.5 nmol/ml,模型组均较假手术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西洛他唑组较14thd模型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4、结论:
   1、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可见不同程度内膜增生,西洛他唑可显著抑制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证实西洛他唑防治PCI术后再狭窄作用:
   2、LOX-1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过程中显著表达,西洛他哗可显著抑制LOX-1的表达。
   3、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大鼠血清MDA含量显著增加,西洛他唑可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
   4、西洛他唑可抑制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LOX-1的表达及血清MDA含量增加;抑制LOX-1表达及其介导的氧化应激可能是西洛他唑防治PCI术后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