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酒精性脂肪肝行为干预的探索研究
【6h】

非酒精性脂肪肝行为干预的探索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脂肪肝(Fatty Liver Disease,FLD)是常见的、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性变和脂肪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以及B超检查的普及等,脂肪肝检出率逐年增多,脂肪肝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肝病。早期脂肪肝虽为可逆的病理改变,但如不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害很大。国内外文献报道脂肪肝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生活饮食习惯、不良行为方式、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长期接触对肝脏有毒的物质、长期服用激素类、某些抗肿瘤药等。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医疗卫生条件以及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行为等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脂肪肝危险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阐明不同人群脂肪肝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是减少脂肪肝发生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
   临床上根据病因将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其中NAFLD是临床脂肪肝主要类型。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4个病理过程。研究发现36%的NAFLD患者在平均8.3年后死亡,在肝相关疾病致死原因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肝癌(Willoughby CE,2002),危害极大。
   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筛选并评价中国居民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我校部分NAFLD患者和正常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我校NAFLD发生、发展影响的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NAFLD行为干预研究,探索预防和控制NAFLD的有效干预方法和模式,为脂肪肝的群体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一、Meta分析
   1.检索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系统(CBMDISC)和Medline以及部分现刊。
   2.检索方法:计算机检索和文献追溯的方法,辅助手工检索。
   3.检索词:“脂肪肝”;“人群”and“干预”;“脂肪肝”and“人群”and“危险因素”;“脂肪肝”and“流行病学调查”。Fatty Liver Disease and people and intervention and Chinese;Fatty Liver Disease and people and risk factors and Chinese;Fatty Liver Disease andepidemiological survey and Chinese。
   4.检索年限:1997-2008
   5.文献纳入、排除标准:(1)1997-2008年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中国人群的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2)样本大小有明确规定;(3)原始数据提供OR值及95%CI或可以转化为OR值及95%CI;(4)暴露因素定义明确;(5)排除研究对象来源不清楚、研究方法设计明显缺陷等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的文献。
   6.文献评价、数据提取与分析:每篇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评价和数据提取,意见不一致,双方讨论解决,若仍有异议,向第三方咨询。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Man4.2.2)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情况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综合分析。
   二、某高校工作人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研究
   1.研究对象及分组
   以某医学院校2008年参加体检的工作人员中的部分NAFLD患者和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宣传动员、自愿参与,最终64例确诊NAFLD患者(均非疾病原因脂肪肝)和96名正常自愿者参与研究。
   64例确诊NAFL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为32例,两组间的年龄、性别、脂肪肝程度以及相关饮食生活行为习惯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96名正常自愿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为48例,两组间的年龄、性别、体重以及相关饮食生活行为习惯等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2.现场干预研究的实施
   与干预组人群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分别对NAFLD患者和正常自愿者干预组成员进行每周1次,为期6个月的健康干预活动(主要措施包括宣教、控制不良饮食习惯、加强体育运动、强化家庭成员监督制度等),而对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每个研究对象均在研究开始前后填写统一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主要调查因素包括一般情况、日常生活饮食行为等),并进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等生化指标检测和B超检查。
   3.某高校NAFLD的相关因素研究
   以64例确诊NAFLD患者(均非疾病原因脂肪肝)和96名正常自愿者分别组成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应用二项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本校NAFLD发生的相关因素,同时比较干预后两组生活饮食行为以及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分析促进NAFLD发生和发展相关因素。
   4.某高校NAFLD的干预效果评价
   分别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在研究前后以及干预组与其相应对照组间的人体学指标、生化指标、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等指标的变化及差异,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
   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对NAFLD发生以及发展的影响;使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各影响因素在对照组与干预组间的差异,以及各组干预前后的差异。
   结果:
   一、中国人群脂肪肝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1.纳入文献及其特征
   共检出相关文献31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16篇,其中成组病例对照研究11篇,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5篇。合计脂肪肝病例7200例,对照11884例。文献分布于我国12个省市,其中上海、重庆、江苏、山东各2篇,其余等省市均为1篇。
   2.中国人群脂肪肝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
   (1)肥胖[OR=5.01,95%CI(3.23,7.60)]、高脂血症[OR=4.91,95%CI(2.69,8.96)]、高血压[OR=2.19,95%CI(1.43,3.35)]、高血糖[OR=2.75,95%CI(1.66,4.58)]、糖尿病[OR=2.29,95%CI(1.30,4.01)]以及低HDL-Ch[OR=2.14,95%CI(1.50,3.03)]与脂肪肝的发生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关联,这些疾病或体征是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
   (2)过量饮酒[OR=3.52,95%CI(1.52,8.15)]、吸烟[OR=1.18,95%CI(1.01,1.37)]和高脂饮食[OR=2.82,95%CI(1.50,5.31)]
   与脂肪肝的发生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关联,是脂肪肝发生的危险行为因素。
   (3)高HDL-Ch[OR=0.31,95%CI(0.17,0.57)]、良好运动习惯[OR=0.32,95%CI(0.14,0.74)]、食用蔬菜[OR=0.45,95%CI(0.37,0.55)]和饮绿茶[OR=0.52,95%CI(0.43,0.64)]对抑制脂肪肝的发生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关联,是脂肪肝的保护性因素。
   (3)在中国人群中,超重[OR=1.63,95%CI(0.68,3.90)]、高血胆固醇[OR=2.96,95%CI(0.26,32.98)]与脂肪肝的发生未见显著性统计学关联。
   二、某高校工作人员非酒精性脂肪肝干预研究
   1.某高校工作人员NAFLD的相关因素分析
   66例NAFLD患者与96名正常志愿者相比较,二项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不吃早餐(P=0.048)、饮酒(P=0.007)、肥胖(P=0.01)、TG升高(P=0)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
   6个月监测中,45.5%(30/66)的NAFLD患者出现好转,脂肪肝恶化和新生脂肪肝患者共26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对脂肪肝发生和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肥胖、睡眠不足、不吃早餐、饮酒会显著增加脂肪肝恶化和新生的病例(P<0.05),而运动、饮茶可以显著减少脂肪肝恶化和新生的病例(P<0.05)。而运动、摄入蔬菜≥0.5斤/日、饮茶、摄入水果≥1斤/周、喜食素食明显有助于脂肪肝的好转(P<0.05),不吃早餐、饮酒、喜食咸食、TG偏高会显著降低脂肪肝的好转率(P<0.05)。
   2.自愿者干预效果评价
   96名自愿者随机分成干预组(48名)和对照组(48名),对照组人群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的各生化检测指标及生活饮食习惯行为方式等无显著差异(P>0.05);而干预组人群经过干预后,参加运动、吃水果≥0.5斤/周的人数显著增加,饮酒、不吃水果、不吃早餐及在外就餐人数显著下降(P<0.05)。提示干预能有效改善一般人群部分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
   3.NAFLD患者干预效果评价
   64例NAFLD患者干预组随机分成干预组(32名)和对照组(32名),对照组人群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的各生化检测指标及生活饮食习惯行为方式等无显著差异(P>0.05);但干预组人群中,经过干预后,具有良好饮食行为(如参加运动、吃水果≥0.5斤/周、吃蔬菜≥0.5斤/日、不吃肥肉、喜食素食等)的比例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同时吸烟、饮酒、喜食甜食、吃肥肉≥0.5斤/周、不吃早餐、在外就餐及肥胖等不良饮食习惯或行为的人群比例明显下降(P<0.05)。
   另外发现,干预组中脂肪肝减轻率(70.0%)、加重率(6.7%)与对照组(分别为39.1%、34.8%)相比,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结果提示: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NAFLD患者的良好生活饮食习惯、行为方式的建立,从而有效地减少NAFLD的发生和促进NAFLD患者的恢复。
   结论:
   1.Meta分析结果显示,肥胖、高血脂症、饮酒、运动少、高脂饮食、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压、低HDL-Ch和吸烟等是中国人群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高HDL-Ch、爱好运动、食用蔬菜、饮绿茶是保护因素。
   2.不吃早餐、饮酒、肥胖、TG升高等是我校工作人员NAFLD的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3.运动、摄入蔬菜≥0.5斤/日、饮茶、摄入水果≥1斤/周、喜食素食明显有助于我校工作人员NAFLD的好转。
   4.不同饮食习惯及行为方式对脂肪肝发生及病程进展存在显著影响,但通过健康教育等短期人群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帮助人群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而有效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和促进脂肪肝的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