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Golgi体在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超敏中的作用及NPY抑制效应
【6h】

Golgi体在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超敏中的作用及NPY抑制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神经肽Y的作用及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临床观察发现,严重创伤病人脓毒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加。一些研究认为,创伤后组织、细胞破碎产物能够初步激活免疫系统,如果此时再发生病原微生物入侵,其结果是炎症因子过度释放,并提出TLR4超敏的概念。已有研究发现,炎症细胞Golgi体内存在大量TLR4,但其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何作用,是否参与了创伤后脓毒症过程中TLR4超敏反应,目前尚不清楚;既往已有资料证实神经肽Y可抑制炎症反应,它能否抑制致敏细胞过度释放炎症因子,尚待证实。为此,本课题拟以健康正常人免疫细胞PBMC为对象,通过建立PBMC TLR4的致敏细胞模型,旨在探索Golgi体在TLR4超敏中的作用及神经肽Y对超敏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期深入了解TLR4致敏的机制,同时为治疗创伤后过度炎症反应提供新的途径。
   方法:
   1.梯度离心法从浓缩人外周血白细胞中分离出PBMC,以1×106/ml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板,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Fn组、LPS组、Fn+LPS复合组,以5ug/ml Fn或(和)1ug/mlLPS刺激PBMC0.5、2、4、8、12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其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0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处理组TLR4的表达量。
   2.PBMC分离培养同前,设立空白对照组、Fn组、NPY+Fn组、LPS组、NPY+LPS组、Fn+LPS组和NPY+Fn+LPS组,先以NPY5ug/ml预处理PBMC2h,再加入5ug/ml Fn或(和)1ug/ml LPS继续刺激细胞0.5、2、4、8、12h,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IL-6、TNF-α和IL-10水平和细胞TLR4的表达量。
   3.设立Fn组、BFA+Fn组、Fn+LPS组和BFA+Fn+LPS组,用布雷菲德菌素A(brefeldinA,BFA)5ug/ml预处理PBMC3h,去除含BFA的培养基并洗涤细胞3次,再以5ug/ml Fn或(和)1ug/ml LPS处理PBMC0.5、2、4、8、12h,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IL-6、TNF-α和IL-10水平和细胞TLR4的表达量。
   结果:
   1.Fn对LPS刺激PBMC合成和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
   (1)IL-6:空白对照组各时相点IL-6均处于低水平表达,不同时相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处理0.5h后,Fn组、LPS组和Fn+LPS组IL-6释放量未见明显增加(p>0.05);处理2h后,Fn+LPS组较之Fn组和LPS组,IL-6释放水平增加明显(p<0.05);处理8h后,Fn+LPS组IL-6达释放峰值,与空白对照组、Fn组及LPS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
   (2)TNF-α:处理0.5h后,各组之间TNF-α产生水平未见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Fn组及LPS组比较,Fn+LPS组在处理2h、4h、8h、12h后,TNF-α均有所增加(p<0.05)。
   (3)IL-10:与空白对照组、Fn组及LPS组比较,Fn+LPS组在处理0.5h、2h后,IL-10释放量均无明显增加(p>0.05);处理4h后,Fn+LPS组较之Fn组和LPS组,IL-10释放水平增加明显(p<0.05),其增加趋势也出现在8h和12h。
   (4)TLR4:与LPS组比较,Fn+LPS组在处理0.5h后,TLR4表达量无明显增加(p>0.05);处理2h、4h后,Fn+LPS组TLR4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同时相点其它3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NPY对Fn增敏LPS刺激PBMC释放炎症因子作用的影响
   (1)IL-6:处理0.5h后,NPY+Fn组较之Fn组IL-6释放量无明显减少(p>0.05);与LPS组比较,各时相点NPY+LPS组IL-6释放量无明显减少(p>0.05);处理2h后,NPY+Fn组和NPY+Fn+LPS组IL-6释放量分别低于Fn组和Fn+LPS组(p<0.05),这种抑制作用也出现在4h和8h。
   (2)TNF-α:处理PBMC2h、4h后,NPY+Fn组较之Fn组,NPY+Fn+LPS组较之Fn+LPS组,TNF-α的释放量明显减少(p<0.05),但高于同时间空白对照组和Fn组;处理8h、12h后,NPY+Fn组较之Fn组,TNF-α释放量未见显著减少(p>0.05)。
   (3)IL-10:与Fn组比较,NPY+Fn组在处理0.5h、2h后,IL-10释放量无显著减少(p>0.05);处理4h、8h后,NPY+Fn组较之Fn组,NPY+Fn+LPS组较之Fn+LPS组,IL-10释放量显著减少(p<0.05)。
   (4)TLR4:与Fn组比较,NPY+Fn组在处理0.5h后,TLR4表达量未见明显减少(p>0.05);处理2h和4h后,NPY+Fn组较之Fn组,NPY+Fn+LPS组较之Fn+LPS组,TLR4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
   3.BFA干扰Golgi体蛋白转运后对炎症因子合成和释放的影响
   (1)处理PBMC0.5h、2h、4h后,BFA+Fn组较之Fn组,BFA+Fn+LPS组较之Fn+LPS组,IL-6、TNF-α、IL-10释放量均明显减少(p<0.05)。
   (2)TLR4:与Fn组比较,BFA+Fn组在处理0.5h、2h、4h后,TLR4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Fn+LPS组比较,BFA+Fn+LPS组在处理0.5h、2h后,TRL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
   结论:
   1.Fn单独处理PBMC可以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增加,Fn复合LPS刺激,炎症因子进一步释放,且TLR4也呈现相应的表达趋势,提示Fn能够增加PBMC TLR4对LPS的敏感性。
   2.NPY能够抑制Fn对PBMC的致敏作用,从而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可能的抑制机制是通过减少TLR4的表达实现。
   3.BFA抑制PBMC Golgi体蛋白转运作用,使Fn处理后TLR4表达和炎症因子释放均减少,Golgi体可能参与了TLR4的致敏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