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表型与RHO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
【6h】

非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表型与RHO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前 言

第一部分 非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功能学与影像学检查的相关性分析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小结

第二部分 非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与非遗传因素特征分析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小 结

第三部分 非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表型与RHO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非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表型特征分析

前 言

材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第二节 非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表型与RHO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小 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非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致盲性眼病之一。主要累及视网膜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细胞。根据患者有无合并全身症状分为综合征RP及非综合征RP,至今在非综合征RP中已发现约40多种致病基因,但由于RP具有较大的遗传异质性及表型异质性,其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表型特征复杂,从而增加了RP诊断的困难。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Non Syndromic Retinitis Pigmentosa,NSR-P)患者的遗传与非遗传因素及临床表型特征,筛查其Rhodopsin(RHO)基因突变位点,并根据检测出的突变位点分析其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首先对169例非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338眼(包括散发性RP125例250眼及家族遗传性RP44例88眼)进行logMAR视力、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多焦视网膜电图等功能学检查及眼底自发荧光(分为Ⅰ1.Ⅰ2.Ⅰ3型、Ⅱ型、Ⅲ型及Ⅳ型表现)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对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功能学与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对以上169例患者由专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近亲结婚史及非遗传因素:基本资料、职业、发病年龄、肥胖史及全身其它疾病情况等,分析散发性与家族遗传性RP中不同遗传方式之间及不同发病年龄的RP患者之间遗传与非遗传因素特征的差异。最后比较以上169例患者中散发性与家族遗传性RP各功能学及影像学检查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同时设计并合成5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RHO5个外显子并采用直接测序法对63例RP患者进行DNA测序,根据检测出的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其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NSRP患者logMAR视力与多焦视网膜电图1环和2环P1波振幅密度、Ⅰ1、Ⅰ2.Ⅰ3型眼底自发荧光表现及黄斑区残留的光感受器内外联结带(Inner/OuterSegrnent,IS/OS)长度之间均呈负相关性。
   2.Ⅰ1、Ⅰ2.Ⅰ3型眼底自发荧光表现与黄斑区残留的IS/OS联结带长度、视野、多焦视网膜电图1、2、3环P1波振幅密度之间呈负相关性;多焦视网膜电图1~4环P1波振幅密度与视野范围大小呈正相关性;多焦视网膜电图1、2、3环P1波振幅密度与黄斑区残留的IS/OS联结带长度呈正相关性。
   3.散发性RP与家族遗传性RP患者,各年龄段患者发病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以≤10岁组发病率最高;散发性RP患者发病年龄普遍较家族遗传性RP患者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RP患者中家族近亲结婚史所占比例最大。
   4.三个不同的发病年龄阶段中≤10岁组RP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史及近亲结婚史等遗传因素比例最大。
   5.散发性与家族遗传性RP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暗适0.01反应a波振幅、暗适3.0反应b波振幅及明适3.0反应b波振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遗传性RP患者各波振幅下降程度重于散发性RP患者。
   6.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家系YDY2名患者及家系JJQ3名患者中分别发现错义突变c.403C>T(p.Arg135Trp)及c.159C>G(p.Pro53Arg);发生以上两种错义突变的RP患者发病年龄小,视功能损害严重,早期以视杆细胞功能丧失为主,30岁后引起视锥细胞功能受损。其中发生Arg135Trp突变患者可较早引起白内障;散发性RP患者中未发现RHO基因突变。
   结论:
   1.视野、多焦视网膜电图、眼底自发荧光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评估RP患者临床表型特征有价值的检测方法;其中眼底自发荧光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是从影像学角度鉴别RP病程阶段的重要指标;各检查之间关系密切,联合以上方法可全面真实反映RP患者残存视功能情况。
   2.RP发病年龄早,散发性RP患者发病年龄晚于家族遗传性RP,家族近亲结婚史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RP关系最大;具有家族遗传史及近亲结婚史的RP患者发病年龄普遍较早。
   3.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是评价散发性RP与家族遗传性RP之间功能差异的重要指标。
   4.c.403C>T(p.Arg135Trp)及c.159C>G(p.Pro53Arg)错义突变分别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家系YDY及家系JJQ的主要致病基因;两种错义突变导致的RP患者发病早,病情重;散发性RP患者RHO基因突变率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