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状动脉扭曲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6h】

冠状动脉扭曲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来源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以下异常情况均需排除:

2.1.5 冠状动脉扭曲的判定:

2.1.6 冠状动脉扭曲的分类:

2.1.7冠状动脉扭曲相关危险因素的确定:

2.1.8病例分组

2.2 研究方法

2.2.1临床资料收集:

2.2.2 仪器设备、检查方法和数据处理。

2.2.3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冠状动脉扭曲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特征分析

3.1.1 临床基线资料

3.1.2 冠状动脉扭曲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3.1.3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3.2 冠状动脉扭曲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及OR值计算

3.3 性别、年龄、血压分级分层与冠状动脉扭曲的关系

3.3.1 针对性别差异-女性亚组分析

3.3.2 年龄与冠脉扭曲

3.3.3 血压与扭曲

3.3.4性别分析

3.3.5 血压参数与扭曲积分的相关分析:

4讨论

4.1本研究首先就冠状动脉扭曲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4.2 冠状动脉管壁由管腔内面向外依次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共三层。

4.3 资料显示,冠状动脉扭曲与年龄、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及基因相关[6, 15, 16]。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基础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冠状动脉扭曲是一种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常见现象。既往研究提示冠状动脉扭曲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等相关。本研究探讨冠状动脉扭曲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特点,分析相关因素对冠状动脉扭曲的影响,揭示冠脉扭曲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重要意义。
  方法:
  1.研究对象:收集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7月1日期间就诊于我院心内科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并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的病例共计499例,其中男性278例,女性221例,平均年龄62.84±10.13岁。2.诊断方法:以不同角度对冠状动脉三支主干血管即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进行投照,于心室舒张期至少一支冠状动脉主支血管有3处或3处以上扭曲(沿血管主干方向≥45°)则诊断为冠状动脉扭曲。3.分组:研究对象按照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扭曲组(n=251)和无冠状动脉扭曲组(n=248)4.观察指标:①临床特征: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②冠脉造影特征:记录扭曲段的位置、数量、角度等。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临床资料比较:499例中冠脉扭曲组(CT组)251例(50.30%),其中男性105例,女性146例,平均年龄64.68±9.46岁,有高血压136例,冠心病病史206例;无冠脉扭曲组(non-CT组)248例(49.70%),其中男性173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60.98±10.46岁,有高血压114例,冠心病病史204例。两组间的年龄、血压各参数、血糖水平和心电图改变有统计学差异。冠脉扭曲组的收缩压高于正常水平。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冠状动脉扭曲的检出率为50.30%,左前降支扭曲占70.12%。单支、双支和三支冠状动脉扭曲的发生率分别为51.0%、42.63%、6.37%。轻、中、重度扭曲在前降支的发生率分别为89.77%、10.23%和0.57%;在左回旋支的发生率分别为74%、10%和1.33%。大多数的扭曲位于左前降支中段、左回旋支远段和右冠状动脉中段,其中左前降支的扭曲较其他两支血管明显增多。3.冠状动脉扭曲相关危险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和平均动脉压是冠脉扭曲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冠状动脉扭曲的检出率为50.30%,好发于女性。冠状动脉扭曲以单支病变为主,主要位于左前降支中段。具有年龄和血压相关性,性别、年龄和血压是冠状动脉扭曲共同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