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6h】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2.1 引言

2.2 对象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分析

3.1 引言

3.2 对象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附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致谢

展开▼

摘要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2011年全球新增肺癌患者约160万人,占新增恶性肿瘤患者的13%,约140万肺癌患者死亡,占所有因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23%。多项研究表明肺癌的5年生存率低于20%,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故一旦发现肺部阴影,尽早明确病理学诊断有重要意义。目前肺癌的病理学诊断主要通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经支气管镜活检、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经胸腔镜胸膜活检等。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因其敏感度高、创伤小、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被临床广泛采用,随着CT的应用普及,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癌的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气胸和出血是经皮肺穿刺活检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多项研究报道了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引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穿刺深度、穿刺经过胸膜的针数、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然而不同研究小组报道的结果并不一致。尽管现在还没有特别的解释能够阐明不同研究小组结果的不一致,但有一点能确定的是,所有的研究小组所纳入的研究样本较小,其统计学差异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回顾性研究623例CT引导经皮肺穿刺和(或)手术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影响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各项危险因素,总结经验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从而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和(或)手术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的623例患者资料。
  按年龄、病灶大小、穿刺深度分组,采用R×C表x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病灶大小、穿刺深度组间穿刺敏感度的差异。分析病理分型及构成比,以及穿刺前是否曾接受纤支镜检查,探讨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
  按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穿刺针数、操作者经验是否丰富以及是否合并COPD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分组,按两组构成比比较,行x2检验。分析不同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穿刺针数、操作者经验是否丰富以及是否合并COPD等因素对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常见并发症气胸和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
  1.本组经皮肺穿刺623例,经穿刺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618例,诊断敏感度为99.2%。
  2.按年龄分组,年龄<30岁组敏感度100%,30岁-40岁组敏感度100%,40岁-50岁组敏感度98%,50岁-60岁组敏感度100%,60岁-70岁组敏感度99%,70岁-80岁组敏感度100%,≥80岁组敏感度100%。各组间敏感度无显著差异(P=0.56)。
  3.按病灶大小分组,病灶大小≤2cm组敏感度98%,2cm-3cm组敏感度100%,3cm-5cm组敏感度100%,5cm-7cm组敏感度100%,>7cm组敏感度98%。各组间敏感度无显著差异(P=0.07)。
  4.按穿刺深度分组,穿刺深度≤3cm组敏感度99%,3cm-6cm组敏感度99%,6cm-9cm组敏感度99%,>9cm组敏感度100%。各组间敏感度无显著差异(P=0.79)。
  5.本组患者623例,有387例行纤支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明确诊断,占全部活检患者的62%。
  6.本组患者623例,经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618例。病理类型及构成比分别为腺癌387例,鳞癌166例,小细胞肺癌30例,未分型癌18例,肉瘤样癌6例,平滑肌肉瘤3例,腺鳞癌及神经内分泌癌各2例,低分化类癌、筛状癌、转移性肾细胞癌、恶性淋巴瘤各1例。其中5例患者肺穿刺病理为慢性炎症,后经手术证实为肺鳞癌3例、腺癌及小细胞癌各1例。
  7.病灶直径≤2cm(P=0.006)、进针深度>3cm(P=0.044)、穿刺针数≥3针(P=0.025)、操作者经验欠丰富(操作年限≤3年)(P=0.003)以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P=0.036)是并发气胸的危险因素。
  8.病灶直径≤2cm(P=0.031)、进针深度>3cm(P=0.018)、穿刺针数≥3针(P=0.015)、操作者经验欠丰富(操作年限≤3年)(P=0.014)是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论:
  1.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敏感度高达99.2%。且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病灶深度并不是影响其敏感度的因素,该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对象范围广,是肺癌诊断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2.对于纤支镜活检不能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经皮肺穿刺活检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3.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不仅能准确诊断临床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对少见的肺部恶性肿瘤也能准确诊断。
  4.目标病灶≤2cm、穿刺针数≥3针、进针深度>3cm、操作者经验欠丰富(操作年限≤3年)以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并发气胸的危险因素。
  5.目标病灶≤2cm、穿刺针数≥3针、进针深度>3cm、操作者经验欠丰富(操作年限≤3年)是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