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帕罗西汀与尼莫地平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作用
【6h】

帕罗西汀与尼莫地平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简写一览表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及器材

1.3 PTSD大鼠模型的建立

1.4 动物给药方式

1.5 行为学检测

1.6 步态分析

1.7 激素水平检测

1.8 病理学观察

1.8 数据整理及分析

结果

1 旷场实验

2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3 Morris水迷宫试验

4 步态分析

5 激素水平检测

6 HE染色

7 Nissl染色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1 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危险因素及预测诊断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防治

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机体在遭遇异乎寻常的威胁或灾难后出现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目前,在PTSD的治疗方面,主要涉及有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等替代药物,其中抗抑郁药物的效果比较显著,尤其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s),安全性好和副作用小,常常作为PTSD的一线用药。但总体来说当患者已经确诊为PTSD后再进行药物治疗仅能改善部分症状,取得的效果有限,在尚未出现PTSD症状时进行药物预防的现实意义更大。帕罗西汀本身对PTSD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加之尼莫地平具有保护神经系统的能力,并具有抗抑郁、提高学习及记忆功能的作用。因此本文在成功建立PTS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探究帕罗西汀与尼莫地平对PTSD大鼠行为学、激素水平及脑部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两种药物对PTSD的防治作用。
  方法:
  通过复合应激的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选择50只SD大鼠并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建模后进行不同方式的给药,具体给药方式为:模型组(应激,不给药)、治疗Ⅰ组(应激,帕罗西汀)、治疗Ⅱ组(应激,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组(应激,帕罗西汀&尼莫地平),并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不应激、不给药)。在所有组大鼠连续给药14天后进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等行为学的观察,验证帕罗西汀及尼莫地平在行为学上对PTSD大鼠的防治作用。行为学观察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及步态分析。最后取出各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通过HE染色与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部DG区与CA3区病理学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
  1.行为学观察:通过对各组大鼠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等行为学观察发现,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跨格次数减少[(28.63±15.42)∶(85.71±15.83)];进人开臂时间减少[(32.74±20.32)S∶(80.50±17.04)S];进入闭臂时间增加(240.31±28.23)S∶(154.72±26.81)S];靶次数减少[(1.14±0.31)次∶(2.81±1.90)次];潜伏期增[(21.50±4.43)S∶(6.42±4.03)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治疗Ⅰ组与联合治疗组大鼠进入中央区次数增加[(3.82±0.83)次∶(3.84±0.32)次∶(1.10±0.73)次]、进入中央区时间增加[(6.32±1.01)S∶(6.35±1.62)S∶(1.30±0.71)S],进人开臂次数增加[(7.76±1.82)次∶(5.76±1.84)次∶(3.50±2.81)次]、进入开臂时间增加[(79.70±11.85) S∶(58.08±12.81)S∶(32.74±20.3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治疗Ⅱ组与联合治疗组大鼠靶次数增多、潜伏期减少(P<0.01)。提示我们通过复合应激方法成功的建造了PTSD大鼠模型,且不同的用药对PTSD大鼠行为学均有一定的改善。且单独使用帕罗西汀对PTSD大鼠焦虑及活动性的改善上较为显著,而尼莫地平则差强人意。单独使用尼莫地平对PTSD大鼠空间记忆的改善效果优于帕罗西汀。因此,可以看出联合运用帕罗西汀与尼莫地平对PTSD大鼠防治作用显著。
  2.步态分析与激素水平测定:通过对各组大鼠进行步态分析发现,各组大鼠的步长、摆动时间、摆动速度、支撑时间等时间-空间参数的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应激及用药后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及部分外周神经系统并未受到显著的损伤。通过对各组大鼠NE及5-HT水平的测定发现,各组大鼠的NE与5-HT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大鼠应激后的自我调节、体内相关激素浓度的周期变化、其他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3.病理学观察:通过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HE染色后发现,对照组大鼠DG区细胞结构清晰,大小均一,未见显著的病理性改变;模型组大鼠DG区细胞间隙增大,大量细胞死亡;治疗Ⅰ组大鼠DG区细胞大小均一,结构清晰,但细胞密度低于正常组;治疗Ⅱ组大鼠DG区细胞大小均一,可见坏死细胞的分裂碎片;联合运用组大鼠DG区细胞排列紧密,大小均一,但细胞密度较正常组低。对照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分布均匀,未见坏死细胞;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间距离增大,部分细胞出现浅染;治疗Ⅰ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体积变大;治疗Ⅱ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间间距增大;联合治疗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密度有所降低。各组大鼠海马Nissl染色后发现,对照组大鼠DG区细胞形态正常,尼氏体清晰可见;模型组DG区细胞排列整齐,部分细胞出现浅染,未见明显的虎斑纹;治疗Ⅰ组大鼠DG区细胞大小均一、出现尼氏体聚集;治疗Ⅱ组大鼠DG区细胞出现浅染,部分尼氏体消失;联合治疗组细胞结构清晰,尼氏体清晰可见。对照组大鼠CA3区细胞大小均一,尼氏体清晰可见;模型组大鼠CA3区部分尼氏体出现溶解现象;治疗Ⅰ组大鼠CA3区细胞大小均一、排列紧密;治疗Ⅱ组大鼠CA3区细胞排列紧密,但出现尼氏体聚集;联合治疗组大鼠CA3区细胞大小均一、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以上结果提示我们通过复合应激的方法建立的PTSD大鼠的脑部存在显著的病理性改变,但通过帕罗西汀与尼莫地平的药物治疗后,其病理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且联合运用帕罗西汀与尼莫地平取得的效果最为显著,但仍未达到对照组海马细胞的状态。提示联合运用帕罗西汀与尼莫地平对PTSD大鼠海马区的病理性改变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