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YY1对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缺氧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6h】

YY1对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缺氧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YY1对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缺氧损伤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YY1对离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核转录因子YY1与心血管病最新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心血管疾病给人类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持续上升,而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率最高疾病之一。心肌梗死因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持续性心肌缺血缺氧造成心肌细胞死亡。缺血缺氧是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所面临的微环境,心肌供血不足,大量心肌细胞发生死亡,心肌细胞数目减少,即便冠脉再通,也会对心肌造成再灌注损伤。因此如何及时有效地改善心肌血流障碍,同时又能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成为近年来心肌梗死治疗策略的研究热点。
  现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包括:抗栓溶栓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但这些治疗策略因自身局限性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肌丢失问题,迫使我们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或辅助疗法。阴阳因子YY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转录因子,因具有抗凋亡、抗心肌肥大、促血管新生等作用,又称“万能基因”。YY1在心脏中高表达,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发挥重要作用,对心血管病的调控机制研究也日益引起关注。YY1蛋白的具体调控机制是在接受来自心肌细胞膜的刺激后,YY1出核进入胞质,发生磷酸化而活化,然后归位于胞核,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发挥调控作用。然而,目前YY1与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是否能改善心肌梗死后缺血缺氧损伤及其调控机制国内外均未报道。近年来研究发现,YY1能够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键酶Akt,活化的Akt发生磷酸化,促进抗凋亡基因Survivin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同时有研究报道YY1与HIF-1α形成复合体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VEGFA启动子,诱导VEGFA mRNA的转录表达,促进血管形成,而敲除YY1直接导致血管生成降低。由此我们推测YY1可能与HIF-1α形成复合体,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凋亡和成血管功能,从而改善心肌梗死后缺血缺氧微环境,减少心肌细胞丢失。因此,上调心肌细胞YY1的表达活性或成为心肌梗死的潜在治疗靶点。
  目的:明确YY1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缺氧损伤的具体作用,并探讨YY1通过何种调控机制在心肌梗死后缺血缺氧损伤中发挥作用。
  方法:1.动物实验:
  a.给予C57BL/6J小鼠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LAD)诱导急性心肌梗死,使用AAV9病毒介导的核转录因子YY1进行心肌干预后观察小鼠心功能、小鼠存活率、心肌纤维化程度、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以及血管新生情况。
  b.在分子水平通过ELISA检测梗死边缘区心肌匀浆液VEGFA及HIF-1α的蛋白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kt及Survivin的蛋白表达量。
  2.细胞实验: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予以无糖培养基和缺氧试剂Na2S2O4+缺氧装置模拟细胞水平的缺血缺氧环境,YY1重组质粒和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心肌细胞,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预处理后的心肌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予以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观察血管生成情况。
  结果:1.YY1在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损伤中蛋白表达量增加;心脏过表达YY1后,小鼠心功能改善,存活率上升,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心肌纤维化程度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新生血管增加,磷酸化Akt、HIF-1α和Survivin表达升高。
  2.YY1在离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后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心肌细胞转染YY1重组质粒后,细胞活力增加,细胞凋亡下降,血管生成增多,Akt的磷酸化和Survivin蛋白表达量增加;运用PI3K/Akt信号通路阻滞剂LY294002预处理心肌细胞后,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加,血管生成减少,磷酸化Akt及其下游靶基因Survivin蛋白表达量减少。
  结论:上调YY1的表达活性对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