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脉内膜树突状细胞变化在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作用
【6h】

动脉内膜树突状细胞变化在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树突状细胞在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3.实验结果

3.1 各组小鼠外周血生化值比较

3.2 油红O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增生内膜面积

3.3 Western blot检测胸主动脉内CD11c及CD83表达

3.4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脏中CD83、CD11c的表达

3.5 Elisa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清中IL-12p70免疫炎症因子的分泌

4.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树突状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与普通人群相比,尿毒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显著升高,成为尿毒症患者的首位死因。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时间更短,病变更重,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在普通动脉粥样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肺炎衣原体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中起到关键作用,那么其是否也参与了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尚未见相关研究,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目的:研究动脉内膜DC变化在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作用。
  方法:分别取30只6周龄雄性ApoE-/-C57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尿毒症组、动脉硬化组,每组10只,饲以高脂饮食;另取10只6周龄雄性野生型C57小鼠,饲以普通饮食,为对照组。所有小鼠饲养普通饲料2周后开始建模,ApoE-/-小鼠每天饲以高脂饮食(配方:普通饲料79.8%,猪油20%,胆固醇0.2%),促进动脉斑块形成;C57小鼠饲以普通饮食。治疗组及尿毒症组行肾脏大部分损毁术,即8周龄时行背部右后外侧2cm切口进行皮质电灼术,2周后,行左侧肾脏切除,对照组及动脉硬化组行假手术。术后6周,治疗组予以罗格列酮20 mg/(kg·d)灌胃治疗,其余两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治疗5周后干预治疗结束。检测BUN、TC、TG等生化指标,观察造模是否成功;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内成熟DC数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脏中成熟DC数量;Elisa检测外周血IL-12p70水平。
  结果:尿毒症组与动脉硬化组比较,BUN显著升高,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分数增大(P<0.05),动脉内膜中成熟DC表达增多(P<0.05),说明尿毒症组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病程,造模成功。尿毒症组较动脉硬化组中成熟DC增多,同时伴随有更为严重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P<0.05),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DC在普通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重要作用,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其从外周淋巴组织迁移至动脉管壁,加重动脉病变,我们考虑在合并有尿毒症导致的免疫紊乱中,更多的DC迁移入动脉内膜中,增生活化,加重动脉病变;脾脏中成熟DC表达减少[CD11c:(3.06±0.07)% vs(5.04±0.13)%,CD83:(6.96±0.06)% vs(11.48±0.14)%,P<0.05], IL-12p70分泌减少[(57.11±3.11 vs116.00±8.72)ng/L,P<0.05],说明在尿毒症情况下,外周淋巴器官中DC的数量及活性均降低,这与众所周知的尿毒症相关性免疫缺陷状态相一致;而在动脉硬化的条件下,外周DC则处于数量增多,明显活化的状态,与目前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免疫激活相一致。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是一种表达于DC上的重要功能受体,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目前受到广泛关注。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激活该受体,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DC最终起到抗AS的作用。因此我们设立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治疗组以便抑制DC的成熟和活化,观察DC的功能状态对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我们发现,罗格列酮治疗组与尿毒症组比较,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分数减少(P<0.05),动脉内膜中成熟DC数量减少(P<0.05),脾脏中成熟DC数量减少[CD11c:(1.22±0.02)% vs(3.06±0.07)%,CD83:(3.12±0.10)% vs(6.96±0.06)%, P<0.05],IL-12p70分泌减少[(34.25±11.27 vs57.11±3.11)ng/L,P<0.05],但血脂水平并无明显差异;这就说明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改善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与其抑制DC相关,而血脂水平可能在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中并不是主要的加速原因。罗格列酮治疗组的动脉内膜中成熟DC减少,说明在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动脉内膜增生程度与内膜中成熟DC数量成正相关,进一步说明了DC在局部的功能状态在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重要作用。罗格列酮治疗组较尿毒症组在动脉斑块及脾脏内成熟DCs均减少(P<0.05),说明治疗组通过抑制动脉斑块及脾脏内成熟DC,能减轻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
  结论: ApoE-/-小鼠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动脉内膜中成熟DC的数量及活性改变相关,尿毒症小鼠的动脉内膜中成熟DC数量增多,加速了尿毒症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通过抑制DC成熟可明显减轻其动脉病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