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乡镇政府体制改革探索——以贵州省两个乡镇进行个案分析
【6h】

我国乡镇政府体制改革探索——以贵州省两个乡镇进行个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论

第一章我国乡镇政府的历史沿革以及运行的基本状况

第二章分析两个乡镇的现状看我国乡镇政府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贵州省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探讨

结束语

附录 乡镇干部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展开▼

摘要

我国乡镇政府是我国政府体制的最末一级基层组织,直接领导、引导和管理广大农村各项活动和9亿农民,其特殊性已成为目前是否能够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引起各个学界的高度重视。时下新一届领导人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乡镇政府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省两个乡镇政府进行实地深入调研,收集资料、交谈以及乡镇干部和农民的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国乡镇政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地了解,对我国乡镇政府体制改革进行探讨。笔者以我国乡镇政府的历史沿革为切入点,在对乡镇政府深入了解的背景下对贵州省两个乡镇政府进行调研和分析,对目前乡镇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全面地认识。在机构设置方面,乡镇政府机构林立且设置不科学,乡镇基层党政分设造成党政工作不协调;在乡镇人事制度方面,人事任免权仍然由县委、县政府掌握,真正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与上级关系紧密的干部得到赏识,目前还存在年轻干部下乡挂职锻炼的利弊问题,年轻干部在给乡镇带来新观念和新技术的同时由于环境的差异不能真正体会农民的疾苦,甚至有的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给当地的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在乡镇政府职能的定位问题方面,职能的错位、缺位和越位一直以来都被大多学者所关注,乡镇政府职能必须得到归位才能使乡镇政府更好地为乡村服务;在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面临资金短缺,这就造成公共事业、“一事一议”实施以及债务还清难等困难;在乡镇政府作为方面,有可能给农民带来额外负担,也有可能某些作为会造成农民对乡镇政府的信任度在某些方面有所降低。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目前存在的四种乡镇体制改革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根据贵州省乡镇政府的特殊情况提出具体模式,实行乡镇自治,即是“乡公所+乡协”模式。乡公所是县的派出机构,接受县政府的委派,专事县政府委任的任务;乡协是乡村自治协调委员会,由乡镇的所有民选村长组成,是群众组织,整合和表达农民的利益,是与政府沟通的协商组织;在乡和村中要建立农会组织,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发展农村经济。乡公所和乡协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决策与执行的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和监督的关系,乡协和农会的关系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一种体制改革模式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贵州省当前的情况来看,乡镇体制改革需要制定一个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时期内乡镇政府应精简机构、改进乡镇干部的任用制度、理顺与上级、与村委会、党政机关和人大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就长期方案而言,乡镇政府需要改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以顾客为导向增强乡镇政府的公共责任制职能,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引导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缓解乡镇财政压力、引导农民致富同样是乡镇政府长期发展所要实现的目标,其主要职能是引导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招商引资,搞好对外开放、引进“科技特派专员制度”打造农村新“利益共同体”以及有效地利用扶贫资金,切实地将乡村经济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当然无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都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可靠的乡镇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作为支持,只有通过对乡镇政府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绩效评估才能使乡镇政府正确把握公众的需求,引导乡镇政府的工作方向,指导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确保乡镇政府的工作职能到位,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