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鼻用制剂的研究
【6h】

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鼻用制剂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变应性鼻炎的研究现状

2辛夷挥发油的研究现状

3壳聚糖微球的研究进展

4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第二章 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

1仪器和试药

2方法和结果

3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的质量研究

1实验材料

2方法与结果

3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的功效初步研究

1实验材料

2方法

3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的安全性研究

1实验材料

2方法

3结果

4小结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辛夷挥发油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临床广泛运用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但因其本身的挥发性,不易保存,稳定性差,鼻腔给药易被消除等缺点影响药效的发挥而降低临床效果。因此,改善辛夷挥发油制剂的高效稳定性,对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意义重大。以壳聚糖为辛夷挥发油的载体材料,制备生物粘附性微球,并对其质量、功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为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鼻用制剂新药研发提供初步研究资料。
  方法:
  (1)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辛夷挥发油以及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中桉油精的含量测定方法;
  (2)考察微球制备方法:复乳-乳化交联法和乳化交联法;对微球制备工艺进行单因素考察,包括初乳搅拌方式、复乳乳化转速、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固化时间、固化温度、连续相的选择、乳化剂种类和浓度、壳聚糖脱乙酰度和浓度、投药量、油水比、交联剂量等因素;由单因素结果选择对工艺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设计试验,以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引用理想函数优选微球最佳制备工艺参数。
  (3)通过微球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粘附性、溶胀性能、释放度进行产品的质量评价;
  (4)通过大鼠足肿胀试验、抑菌试验评价其抗炎抑菌的功效;
  (5)通过溶血试验、蟾蜍上颚纤毛毒性试验、大鼠鼻黏膜纤毛形态试验评价其安全性。
  结果:
  (1)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辛夷挥发油和微球中桉油精的含量;
  (2)优选微球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浓度为3%,油水体积比为4,搅拌速度为600r/min,投药比为1;
  (3)微球外观圆整,粒径在30-70μm比例为69.37%,粒径分布均匀,跨距为1.1;三批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6.03%,包封率为28.66%;溶胀实验结果显示微球在pH为5.5的磷酸缓冲液中吸水率最大,达240%,说明弱酸性条件有利于微球的溶胀;蟾蜍上腭黏膜试验证明微球粘附性良好;在释放初期微球突释作用强,释放后期呈缓释作用,在2h内基本释放完成;
  (4)大鼠足肿胀试验结果表明,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高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品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对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6.0、72.0、180.0mg/mL,本品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5)溶血试验表明,本品无溶血作用;纤毛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组纤毛持续运动时间为(482.6±16.7)min与空白对照组纤毛持续运动时间(521.2±21.7)min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组的纤毛持续运动百分率为86.9±3.0%,明显高于阳性药物对照组的3.3±0.6%,指出本品对蟾蜍上腭纤毛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大鼠鼻黏膜纤毛形态观察,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组跟空白组无明显差异,本品符合鼻腔给药制剂的要求。
  结论:建立的气相色谱辛夷挥发油中桉油精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微球最优制备工艺技术参数合理、可操作性强,产品质量符合鼻腔给药要求;本品具有较好的抑菌、抗炎作用,且安全无刺激性,可为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新药研发提供实验研究资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