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婚姻、家庭和人口的自我调适——以一个贵州侗族村寨为例
【6h】

婚姻、家庭和人口的自我调适——以一个贵州侗族村寨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

一、人口学视野下的婚姻家庭研究

二、人类学视野下的婚姻家庭研究

三、经济学视角下的婚姻家庭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田野工作

二、文献资料

第四节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第二章 调查地点——黄岗寨

第一节 黄岗印象

第二节 村寨概况

一、黎平县

二、双江乡

三、黄岗村

第三节 生计方式

第四节 黄岗历史

第五节 人口概况

第三章 历史上的家庭与人口问题——由一块碑文谈起

第一节 碑文的历史人类学解释

第二节 黄岗寨的无子养老补偿

一、黄岗的家庭结构

二、黄岗的婚姻形式

三、当事人的态度

第四章 高婴儿死亡率与婚姻、家庭的关系

第一节 生的多,死的多——女婴存活率高

一、记者眼中的婴儿高死亡率

二、触目惊心的数字

第二节 招赘上门——入赘对婚姻、家庭的弥补

第三节 内生的文化传统——侗族的家庭观念

第五章 “娶”与“赘”的人类人口学意义

第一节 大传统与小传统:娶与赘——男性视角

第二节 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结构:继承与地位——老与少的嬗变

第三节 实践与结构的社会场域:繁衍与生存——婚姻模式的形成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黄岗人口的自我调适

第二节 黄岗人口自我调适模式的普遍价值

一、对于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意义

二、对于农村养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婚姻、家庭是人类学与人口学共同的研究领域,也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从事任何研究所无法回避的概念与社会组织单位。人类学研究婚姻家庭倾向于探究婚俗习惯、亲属制度、家庭演化、继嗣等文化事像,而人口学则倾向于通过婚姻家庭来探讨人口出生率、人口继替、人口迁移、人口死亡等相对宏观的问题。本文尝试利用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一个侗族村寨的人口行为与婚姻家庭是如何进行自我调适的。
   本论文主要由六个章节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论文选题的缘起、选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相关研究动态的回顾;论文写作过程所涉及的主要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田野点介绍。为了呈现一个完整详实的田野点,在这一章,笔者主要从田野点的行政规划、口述历史、主要生计方式等角度描绘田野点。
   第三章:追溯黄岗侗寨历史上的人口与家庭的问题,通过对一块古碑文的深入剖析,还原历史上的人口形势以及人们对于这种形势的判断以及相应的对策。由于黄岗历史上的人口状况,促使黄岗前人不断探索婚姻的新形式,而且这种婚姻形式与当地的人口变化形势是相协调。
   第四章:高婴儿死亡率对于婚姻家庭的影响,换言之,这样的婴儿死亡率对于该社区的人口状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了婚姻与家庭的组建与延续,催生了招赘婚姻并维持其正常的发展。
   第五章:主要从人类人口学的角度分析娶与赘两种不同的婚姻形式在当地的意义,以及招赘婚姻对于我国当前人口形势、人口政策的启示意义。
   第六章:结论。对正文的论证和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对论文的主旨进行深刻的阐释和分析,揭示黄岗独特的婚姻形式以及其良好的社区精神面貌对于目前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发展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