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族地区小额信贷研究——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6h】

民族地区小额信贷研究——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写作背景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三、文章的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研究特色

第一章 国内外农村小额信贷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小额信贷的界定与特点

一、小额信贷的界定及其内涵

二、小额信贷的特点

三、国内外小额信贷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小额信贷的形成与理论依据

一、小额信贷的形成

二、小额信贷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中国的小额信贷发展历程与作用

一、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历史

二、小额信贷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国外小额信贷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章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改革概述与小额信贷

第一节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改革

一、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历程

二、中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三、小额信贷在民族地区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四、小额信贷在民族地区金融市场的重要性

第二节 小额信贷在民族地区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与监督机制

二、利率偏低不利于持续运作

第三章 乌审旗小额信贷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第一节 乌审旗小额信贷发展历程

一、乌审旗概况

二、乌审旗小额信贷的发展和现状

三、乌审旗小额信贷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乌审旗SPPA(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项目)发展情况

一、乌审旗SPPA项目背景简述

二、SPPA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三项基本原则

三、SPPA项目小额信贷发展的主要障碍和前景

第四节 乌审旗小额信贷的特殊性及作用分析

一、乌审旗小额信贷的特殊性

二、乌审旗小额信贷项目作用分析

第四章 乌审旗小额信贷支农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乌审旗小额信贷支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乌审旗SPPA项目开展小额信贷的困难与问题

二、农牧民使用小额信贷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第二节 加强小额信贷支持“三农”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二、小额信贷组织自身的不断完善

三、农户以实际行动支持小额信贷的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和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目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却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东、中、西部农村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趋缓。造成西部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农村的金融问题。农村金融作为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有效途径,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小额信贷被引入中国的农村扶贫领域,它就在农村金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2000年开始的金融机构全面介入阶段,大力推广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更被视为小额信贷与正规金融机构的融合。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支持模式,是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对“三农”问题解决的有益探索。
  文章的具体结构如下: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对文章阐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国内外农村小额信贷的理论与实践。本部分主要从小额信贷的概念及特征、小额信贷的形成与理论渊源、中国小额信贷发展历程与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将国内外小额信贷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概括和归纳,使读者能够对小额信贷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对其重要性有个总体的认知。
  第二章: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改革概述与小额信贷。在这一章首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金融改革进行了一下历史回顾,紧接着提出了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的成因做了具体分析,然后引出西部民族地区小额信贷,并阐述了小额信贷在民族地区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乌审旗小额信贷发展和改革的历程。
  第三章:乌审旗小额信贷的特点和作用分析。作者先对乌审旗小额信贷发展历史、SPPA项目小额信贷发展的主要障碍和前景做了相关介绍,让读者对乌审旗的小额信贷历史与现状有个基本的了解,接着介绍了乌审旗小额信贷的特点并说明通过什么方法来对乌审旗小额信贷项目作用进行评价。
  第四章:乌审旗小额信贷支农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建议。在了解乌审旗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及对其作用分析之后,针对乌审旗小额信贷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最后就此上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加大小额信贷服务“三农”的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的历史回顾,深入剖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原因,并对内蒙古乌审旗为代表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小额信贷项目进行分析后,提出西部民族地区小额信贷项目发展的障碍和问题,试图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的道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