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植物寄生类彝药的药性及功效研究
【6h】

植物寄生类彝药的药性及功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植物寄生药材的研究现状

一、桑寄生科中药的研究现状

二、桑寄生科的植物学分类

三、桑寄生的药性研究现状

第二节 植物寄生类彝药的研究现状

一、植物寄生类彝药的相关文献

二、植物寄生类彝药的基源及药用部位

第二章 植物寄生类彝药药性与功效研究

第一节 植物寄生类彝药的文献信息整理

第二节 植物寄生类彝药药性研究

一、植物寄生类彝药四气分析

二、植物寄生类彝药五昧分析

三、植物寄生类彝药毒性分析及归经等其他方面

第三节 植物寄生类彝药功效研究

一、植物寄生类彝药功效分析

二、植物寄生类彝药四气五味与功效的聚类分析

三、植物寄生类彝药的单方临床应用

三、植物寄生类彝药复方临床应用的研究

第三章 结语与展望

第一节 结语

第二节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红花桑寄生的药理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植物寄生类彝药的药性和功效。
   方法:借鉴中药药性和临床应用理论,采用文献数据整理与挖掘的方法,对彝医药现存医籍——《彝药志》、《聂苏诺期》、《彝族医药》等十余部文献中记载的26种常用植物寄生类彝药进行四气、五味、功效、主治等药性理论的探讨和应用规律的总结。
   结果:植物寄生类彝药有50种,有药性理论记载仅为26种。①四气:四气以温性居多,寒、凉类次之,平性再次之,无热性药。具体频数为温性药有6种,寒、凉性各有5种,平性为4种,无热性药物。温性>寒性=凉性>平性>热性。②五味:五味有单味、两味及三味的组合,其中单味以苦味最多,无咸味药。两味以苦涩味最多,三味包括酸苦涩、苦辛涩。单味为苦>辛=涩=淡。苦味有6种,辛、涩、淡各1种;两味组合为苦涩>苦辛=酸苦=酸涩,苦涩的有7种,苦辛、酸苦、酸涩各1种;三味组合为酸苦涩、苦辛涩各1个。从五味的角度,含苦味>含涩味>含辛味=含酸味>含甘味=含淡味>含咸味。其中含苦味的16种,含涩味11种,含辛味、含酸味各3种,含甘味、含淡味各1种,无含咸味药物。③毒性及其他方面:仅金刚钻寄生和马桑树寄生有毒。药物的归经、升降沉浮、炮制等理论缺乏文献记载。④功效:从八纲辨证的表里角度分析,植物寄生类彝药以“治里”药为主;从寒热角度分析,以“清热”药为主:从虚实角度分析,以“祛实”药为主。常用功效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补益;活血为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补益>活血。⑤应用:多内服,用量在10~30g,主要应用在内科、外科和妇科三方面。主治疾病主要为尿路感染、风湿、不孕症、虚劳、外伤、腰痛等。
   结论:已知的植物寄生类彝药大部分无毒,其药性主要为性温和寒凉、味苦或苦涩。该类药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补益活血。临床常用剂量为10~30g,多内服,可单方或复方使用。目前有二十余种植物寄生类彝药无药性及临床应用的理论记载,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