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蒙古长调的演唱风格与特点——对阿拉善地区蒙古长调初探
【6h】

蒙古长调的演唱风格与特点——对阿拉善地区蒙古长调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蒙古族长调

第一节 蒙古族文化概况

一、蒙古族的历史

二、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三、蒙古族的宗教信仰

第二节 蒙古族长调的风格及特点

一、蒙古族长调的形成

二、蒙古族长调的发展

三、蒙古族长调的风格及特点

第二章 蒙古族长调的演唱流派及区别

第一节 蒙古族长调总述

一、潮尔道

二、呼麦

三、短调

第二节 长调的流派

一、呼伦贝尔流派

二、锡林郭勒流派

三、鄂尔多斯流派

四、阿拉善流派

第三节 诺古拉及其演唱方法

第四节 学习长调之我见我想

第三章 蒙古族长调的传承与发扬

第一节 蒙古族长调的传承轨迹

第二节 蒙古族长调的发展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长调代表作谱例及歌词

声明

展开▼

摘要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畜牧业是蒙古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耕种业和工业。蒙古人民善于歌舞,民歌分短调长调两种。短调民歌曲调短小,内容规整,结构匀称。演唱接近口语,装饰不多,以朴素见长。这类民歌往往带有很强的叙事性,它的旋律很美,句尾拖腔、衬腔很多,带有抒情性。叙事性和抒情性相结合,是短调民歌的特点。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具有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主要在放牧时候演唱,有时候也在宴会、婚礼以及那达慕大会上演唱。它的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此篇文章主要介绍蒙古族的长调民歌。因为蒙古族是草原上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所以,这种古老悠扬的民歌形式伴随着草原人民一辈又一辈,她是从蒙古族人民的心中流淌出,充斥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伴奏乐器是马头琴,马头琴那悠扬、忧郁的声音又为长调增添了一抹淡淡的色彩,歌声与琴声相互交织,相得益彰。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