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唯物史观创新视角
【6h】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唯物史观创新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相关动态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思想研究历程

第一节 生态哲学研究:流派、观点与批判

一、西方生态主义概念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三、消费主义批判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概念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态思想

第三节 制度建构与生态文明理论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外部自然界的矛盾

二、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生态文明之道

第二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思想建构

第一节 唯物史观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

一、“人化自然”统摄人与自然界平衡

二、价值视野中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视角

三、立足生态保护的交往实践概念

第二节 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哲学生态观理论

一、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的理论

二、劳动异化理论与生态问题的关联

三、物质变换概念与生态本质的哲学抽象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实践理论

一、承认客观规律为前提的科学实践

二、确立经济与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第三章 唯物史观理论创新:解决当代中国生态问题的理路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哲学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理念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与生态化生产、生态化消费理念

第二节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方法论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三、可持续原则

第三节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实现人和自然协调发展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历程

二、循环经济与生态科技支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致力于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思想的建构。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提出生态思想的萌芽,由于当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生态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因而就没能得到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关注。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出现了如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以及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等诸多研究生态问题的学派。
   本文从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入手,进而批判地继承法兰克福学派的某些生态观点,提出这些流派并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提出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反复提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本文便由此出发,去研究怎样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阐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马克思提出实践是联系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也是人类发挥实践能动性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能动性,也就是所谓的实践。我们在把握生态问题时候,要坚持用实践的观点,辩证的去看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出发,马克思提出交往实践的观点。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还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交往方式入手,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交往方式也是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原因,进而提出建立共有制度,来实现人类“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
   马克思还站在人的价值角度,去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注意科学和价值统一的原则还有把握“度”的原则。他不仅指出,人的本质是劳动。恢复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就是重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使得人性复归,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
   马克思提出“物质变换”的概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合理地调节”、“共同控制”、“靠消耗最小的力量”等条件,目的是不能向自然界过度索取自然资源,不能向自然界过度排放各种废弃物。这些条件都与现代环境保护思想不谋而合。
   除此之外,马克思还从资本主义社会所造成的人的异化角度去分析生态危机。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把自然界变成自己的无机身体,而异化劳动使人类不断地丧失作为自己无机身体的外部自然,与此同时,现实的、感性的、人化的自然就愈来愈成为人类所不能支配与驾驭的力量。
   通过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思想分析后,我们得出资本主义制度才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解决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而这正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本文将在考究马克思经典文本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分析我国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将马克思的方法论,比如主体性原则,可持续原则,整体性原则等用于指导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实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