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民族地区人口迁移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6h】

我国民族地区人口迁移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第2章 经典人口迁移数学模型

2.1 重力模型

2.1.1 重力模型

2.2.1 修正后的重力模型

2.2 马尔科夫链模型

2.3 托达罗模型

2.4 模型评价

第三章 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理论模型

3.1 问题的背景与提出

3.2 模型的假设

3.3 理论模型的构建

第4章:民族地区人口迁移:实证分析

4.1 数据的选择和预处理

4.2 民族地区人口迁移基本状况分析

4.2.1 新疆

4.2.2 内蒙古

4.2.3 广西

4.2.4 西藏

4.2.5 宁夏

4.3 实证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人口迁移成为人口发展问题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自十九世纪人口呈现大量流动以来,各国学者对不同地区人口的迁移进行了大量研究。就中国而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成为现代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动,民族地区人口迁移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研究人口迁移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协调性对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人口迁移,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研究对象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迁移模型。本文首先介绍了三个经典的人口迁移模型,即,重力模型及修正后的重力模型、马尔科夫链模型和托罗达模型,并就三个模型的特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评价分析。
   其次,在经典人口迁移模型分析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的理论模型。具体而言,经典人口迁移模型考虑了迁入(出)地人口数量、地理距离、经济发展状况。与经典迁移模型不同的是,本文考虑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的特殊性,加入了迁入(出)地的民族人口占比、受教育程度、地理环境等因素,并结合重力模型给出了我国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的理论模型。
   最后,基于以上构建的理论模型,以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2000年、2010年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数据,对五个民族自治区的人口迁移进行了实证分析。具体包括:(1)利用SPSS软件对基础数据进行了标准化预处理;(2)依据以往统计数据,对五个民族自治地区人口迁移的经济、地理、受教育程度以及地区民族占比状况进行了分析,以此作为模型假设的准备;(3)五个民族自治区人口迁入实证分析。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模型假设的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了所构建理论模型的合理性。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确定出模型的系数,得到我国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的实证模型。实证模型可直接说明各个因素对人口迁入数量的影响程度。模型的构建可为民族地区人口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化的支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