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侗台语被动标记研究
【6h】

侗台语被动标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涉及的语言和研究对象

1.1.1 涉及的语言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侗台语被动标记研究和理论方法

1.3.1 侗台语被动标记研究

1.3.2 理论方法

1.4 语料来源及创新点

1.4.1 语料来源

1.4.2 创新点

第2章 侗台语被动标记的来源与分类

2.1 侗台语被动标记概况

2.1.1 被动句与被动标记

2.1.2 侗台语的被动标记

2.2 侗台语被动标记分类

2.2.1 汉语借词、汉语“着”、“持”、“把”的关系词及自源词

2.2.2 表遭受义、给予义、处置义、获得义

2.2.3 兼做判断系词

第3章 侗台语被动标记的语法化

3.1 t(w)k8、t(w)k7、thùùk5的语法化

3.1.1 dwg[t(w)k8]的语法化过程

3.1.2 t(w)k8、t(w)k7和“着”的关系

3.1.3 老挝语中的thùùk5的语法化

3.2 te:?1、ti:?1、tia?1、tje?3的语法化

3.2.1 壮语te:?1的语法化

3.2.2 布依语te:?1、ti:?1、tia?1的语法化

3.2.3 毛南语中tje?3的语法化

3.3 ?a:i2的语法化

3.3.1 汉语中的“捱”

3.3.2 壮语等7种语言中的?a:i2

第4章 侗台语被动标记的发展演变

4.1 表遭受义发展为表情态义

4.1.1 壮语te:?1表示情态方面的功能, “不得不,必须,义务”

4.1.2 老挝语thùùk5表“不得不”义

4.1.3 布央语?aai31表示“不得不”

4.1.4 原因探析

4.2 兼表处置义与遭受义

4.2.1 壮语中的te:?1表示致使义,相当于“把”

4.2.2 布依语中的t(w)11表示“把”

4.2.3 黎语中的de(w)53表示“把’’

4.2.4 黎语的t(w):?55表示“把”

4.2.5 原因探析

4.3 兼表给与义与使让义

4.3.1 布依语中的ha(w)53兼表“给予”与“使让”

4.3.2 黎语的t(w):?55兼表“给予”与“使让”

4.3.3 原因探析

4.4 兼表使让与被动

4.4.1 布央语的pa33兼表“使让”与“被动”

4.4.2 原因探析

第5章 结语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搜集整理了壮语、布依语、临高话、傣语、黎语、侗语、仫佬语、拉珈语、毛南语、水语、仡佬语、布央语等十多种语言中的被动标记。从来源及语义上对这些被动标记进行分类整理,指出它们从来源上到底是汉语借词、汉语“着”、“持”的关系词还是本民族自源词;在词义上是表遭受义、给予义、处置义或获得义。结合相关话语材料,对某些具有代表性的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壮语、布依语中的t(w)k8、t(w)k7及老挝语中的thùùk5;壮语、布依语中的te:η1(在不同地区变读为ti:η1、tiaη1);毛南语中的tjeη3;壮语等七种语言中的ηa:i2。最后通过对一些被动标记的词义进行归纳整理,总结了侗台语族被动标记的语义演变发展方向,并作出相关理论分析。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为绪论,介绍本论文研究的主要语言和对象、侗台语被动标记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以及材料来源,还介绍了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个部分为侗台语被动标记来源与分类。首先介绍侗台语被动标记的概况,其次重点从来源(自源或他源)、词义(遭受义、给予义、处置义或获得义)及句法功能(能够兼任判断系词)上对侗台语被动标记进行分类。
   第三部分为侗台语被动标记的语法化研究。结合相关语料,对侗台语中较典型的三组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过程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为侗台语被动标记的演变发展。结合例句,主要对侗台语被动标记的语义演变及语义、句法上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共包括四组,分别是表遭受义发展为表情态;兼表处置义与遭受义;兼表给予义与使让义;兼表使让与被动。
   第五部分为结语,包括文章的结论分析及文章的不足与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