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研究
【6h】

黄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缘由及研究目的

1.2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第2章 黄胄的新疆写生

2.1 黄胄新疆写生的经历

2.2 黄胄现存的关于新疆舞蹈速写与创作

第3章 黄胄新疆舞蹈人物绘画创作

3.1 单人舞绘画创作

3.2 主题性歌舞绘画创作

第4章 黄胄的新疆人物形象

4.1 民族人物画的特征

4.2 舞蹈动态绘画的典型化

4.3 独特的民族器乐绘画

第5章 新疆与黄胄绘画风格的形成

5.1 写生创作模式的确立

5.2 新疆人物题材与黄胄的成功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画家黄胄以创作新疆少数民族人物著称于美术界,本文以《黄胄作品集(五卷本)》为研究基础,并查阅大量前人对黄胄生平及黄胄艺术的理论研究,分四部分对黄胄新疆少数民族舞蹈创作进行的较为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从黄胄艺术的起点:新疆之行开始,分析论述黄胄进行新疆人物创作的源泉就是写生,直面生活是黄胄一生信奉的格言,道出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真理。在黄胄众多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黄胄是很用心的进行采风考察,在他新疆舞蹈题材的创作中,表演者的伴奏乐器、舞姿以及服饰都是经过画家考证的。
   与黄胄同时期的画家大多会选取劳动的题材,黄胄之所以选择了新疆,选择了新疆歌舞,因为歌舞能够很好地反映民族风情,节庆文化、服饰文化、民族音乐文化、民族舞蹈文化都在黄胄的画笔下得到了很生动的展示。本文的第二章将黄胄新疆歌舞题材的创作分为两类去分析,一是三人以下的小型歌舞题材,二是人数较多的大型歌舞创作。其中小型的歌舞题材留存的数量很多,主要创作年代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表现的多是维族舞蹈和塔吉克族民间舞。文中被称之为大型歌舞创作的诸如《庆丰收》(1959年)、《军民一家》(1950年)、《苹果花开的时候》(1951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1976年)。一般是在丰收或传统节日时群众性的歌舞表演。这些画作尺幅大,画面中人物众多,色彩鲜艳,舞者在画面中心的位置,四周是乐器演奏者和观众,观画者好像是坐在舞台下的位置观看演出。这些大型主题性歌舞绘画的创作难度大,费时耗力,使得黄胄得到了美术界同仁的肯定与赞许。
   文章的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题为“黄胄的新疆人物形象”,分析黄胄塑造的新疆人物形象。先从新疆人物的相貌特征来说明黄胄很准确的抓住了少数民族的外貌特征;第二是舞蹈动态的典型化,黄胄将观察到的舞姿用速写的方式快速记录,将动态的舞蹈落在二维空间的画纸上;第三是将画面中的乐器与现实生活中的乐器做对比,来证明黄胄的绘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画中的乐器都是在新疆地区真实存在的。
   第四章主要是从黄胄与新疆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研究。黄胄一生创作出众多的新疆题材的绘画作品,这离不开他六次去新疆采风,黄胄曾师从赵望云,学到了艺术创作的基础是直面生活,从生活中得来素材。从黄胄的艺术表现手法来看,他的创作中的线条是从写生的线条演变而来。黄胄创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绘画方式,就是由写生稿发展来的创作模式。另外,黄胄艺术的成功与新疆题材的创作密不可分。他的很多获奖作品是新疆题材的绘画,比如《苹果花开的时候》(1951年)在1952年参展并获奖、《打马球》在1953年获全国青年画展一等奖。
   最后一章为本文作总结,黄胄对新疆艺术形象的塑造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他用一种非传统的绘画语言来塑造新疆人物艺术形象,新疆少数民族人物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活泼灵动,洋溢着生机,裙子上的衣褶通过复线来表现,能够表现动态中的状态。这种新颖的绘画语言被后来很多学画者推崇,黄胄的画作也成为被临摹学习的对象。可以说,黄胄离不开新疆,没有新疆就没有今天的黄胄,或者成长为别样的黄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