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宁夏隆德高台马社火的时代演变及传承
【6h】

宁夏隆德高台马社火的时代演变及传承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社火的相关研究现状

(一)社火的系统研究

(二)社火表演的仪式与功能研究

(三)社火起源及历史发展的研究

(四)社火的非物质文化研究

三、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田野调查法

第一章 隆德高台马社火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隆德县高台社火的起源及发展

一、源于古代百戏

二、源于古代祭祀

第二节 隆德县马社火的起源及发展

一、源于商队说

二、源于战争说

三、源于秦腔说

第三节 隆德县高台马社火的产生及发展

第二章 隆德县高台马社火展演

第一节 准备阶段

一、完戏

二、高台芯子的制作

三、道具的制作

四、角色的挑选与确定

第二节 演出过程

一、演员化装

二、身子绑扎

三、社火起身(神)

四、游演及接社火

第三节 演出结束

第三章 高台马社火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高台马社火的构成要素

一、高台马社火的组成要素

二、高台马社火的表演要素

第二节 高台马社火的艺术特征

一、流动的造型艺术

二、活态的“空中雕塑”

三、凝固的“哑巴戏剧’’

四、深远的意境意义

第三节 高台马社火的社会功能

一、祭祀娱神功能

二、祈吉辟邪功能

三、团结凝聚功能

四、娱乐宣泄功能

第四章 隆德县高台马社火传承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隆德县高台马社火的传承现状

一、确立传承人及建立传承基地

二、举办社火大赛及建立展览馆

三、中国社火文化之乡的顺利申报

第二节 隆德县高台马社火传承和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火赖以生存的社会根基正逐渐失去

二、高台马社火传承后继乏人

三、缺乏专业人才及理论研究

四、高台马社火的传统因素逐渐减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高台马社火以民间传说或戏剧故事为题材,通过一个或一组人物来表现一个故事,涵盖马社火、高台社火及二者相结合的高台马社火三种形式。高台马社火在隆德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其造型精美,气势浩大,是隆德民间社火中的佼佼者。作为一种民俗活动,高台马社火蕴含了当地民众祭祀娱神和祈吉辟邪的心理愿望,具有团结凝聚和娱乐宣泄的作用;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形式,高台马社火集服饰、脸谱、道具等表演要素和绘画、铁艺、焊接、力学等制作技艺于一身,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2008年,宁夏隆德高台马社火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隆德高台马社火的传承保护工作正式启动。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的高台马社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台马社火制作及表演的实地调研,并在有关文献资料的补充下完成了这篇论文。 文章的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相关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对隆德高台马社火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分别对高台社火、马社火和高台马社火的发展做了详细的解释。第二章描述了高台马社火的表演过程,以2013年为例,分为高台马社火的准备阶段、正式表演及演出结束三部分。第三章主要分析了高台马社火的文化内涵,详细介绍了高台马社火的组成要素和表演要素,并对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功能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主要从高台马社火传承与保护的角度出发,对隆德县高台马社火目前的传承现状做了描述,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了建议。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高台马社火的传承与保护应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原则,对其生存环境、传承人及信息载体等进行综合的保护。

著录项

  • 作者

    赵喜红;

  •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学科 民俗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亚欣;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方言 ; 矿山设计与建设 ;
  • 关键词

    宁夏; 隆德; 高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