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粤北瑶族文化产业化研究——以连南、乳源两县为例
【6h】

粤北瑶族文化产业化研究——以连南、乳源两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粤北瑶族民族文化产业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粤北瑶民族文化产业化的条件

第三章 粤北瑶族文化产业化的思考和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尾注/参考文献表

展开▼

摘要

瑶族是我国一个古老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历史上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使用汉字,新中国成立后,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和学者设计出了瑶文。粤北瑶族地区遍布崇山峻岭,是典型的山区民族。由于地属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由于粤北瑶山地区地处偏远,峰峦叠嶂,山岭连绵起伏,土地资源较为缺乏,其他各类资源也不够突出,传统上以自给自足的农林经济为主,社会经济较为落后。
   粤北瑶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总体尚处于初始阶段,虽然民族文化旅游业现已初具规模,但民族文化行业整体处于低层次、粗放型、分散状态,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需要向高层次、集约型、规模化的方向渐进。
   粤北瑶族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规模小,范围窄,形式单一。粤北瑶族文化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民族文化产业高度而言,整体发展不均衡,表现为规模小,范围窄,形式单一。具体来说,粤北地区的民族文化产业,民族风情游、民族民俗活动以及节庆文化活动的开发时间较长,经验较多,但节庆习俗、古寨村落是瑶族特有生活方式的直接展现,物质形式的产品和民俗风情的体验是最浅层次的民族文化产业形式,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提升。除此以外,民间民俗工艺品开发与经营、民族文艺创作、娱乐演艺、报刊出版、影视音像以及特色餐饮等项目产业的发展失调,民族文化产业总体合力以及相关产业多方联动的体系还没有形成。
   二、发展不稳定。就粤北瑶族文化旅游业来说,上世纪80、90年代既是起步阶段,同时也是一个蓬勃发展时期。相对于当时内地民族文化旅游,因粤北瑶族地区具有近珠三角、港澳的地缘优势,在民族文化品牌打造、宣传营销、交通等方面,都具有先天性的优势条件。随着内地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开放建设,而粤北瑶区在旅游业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条件未能达到更快更好的改善,逐步落后于云南、广西等民族文化大省。虽然一直是上升劲头,但相较而言,却是处于低潮。直至今年情况有所回升。
   三、文化与旅游结合不够紧密,文化开发的经济产值低。粤北瑶族文化产业开发水平总体不高,文化旅游资源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科技含量低,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和条件较差,以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文化产业设施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比较薄弱,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原创精神比较弱,由此导致所提供的民族文化服务和产品在异质性、独特性、稀缺性、吸引力和产品附加值提不高,这些都成为制约粤北瑶族文化产业开发的瓶颈。
   四、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被忽视。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旅游业的发展,带给粤北瑶族地区一定的经济发展,但产业开发主体权益分配不均,民族文化主体权益被忽视、侵占,开发管理体系不完善和监管机制的缺失导致开发地社会效益跟不上经济效益,瑶族传统社会受到现代化的强烈冲击,变迁过于剧烈,民族文化流失严重,面临危机。
   五、区域整合能力低。粤北瑶族各行政地区相关部门之间缺少联系、交流和协作,往往各自为政;由于没有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导致旅游景区和产业开发项目的发展思路单一,低水平的相互模仿重复建设屡见不鲜,毫无特色与新意;针对各民族文化产业企业单位的市场的管理缺乏有效手段。政府在民族文化产业开发上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需要打破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区域行政界限,加强各区县政府间联系,创新政府体制,改革制度,建立跨行政区域的产业协调机制,加强区域内协调合作与统筹规划建设,整体考虑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突出重点和特色,使瑶族文化资源得到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以取得最大利益,以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优势互补的跨区域产业联合,从而避免恶性的消极竞争。
   针对以上问题,论文就粤北瑶族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构建粤北瑶族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粤北瑶族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建立在对区域比较优势认识和确立的基础上,探索其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道路,对有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主体进行战略性选择。从对比较优势的认识到建立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民族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极其广阔的产业范畴,基于粤北瑶区目前的综合条件实力,要想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全面推进文化产业的目标,多方面均衡发展是不太可行的,只能立足自身优势条件,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先精后全,走一条特色创新之路。从粤北瑶族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前比较可行的思路是,选准发展粤北瑶族文化产业的突破口,以此作为重点建设,当其在若干相对优势领域获得一定突破后,利用其必然拥有的辐射作用,促进其他领域共同成长,良性发展,进而带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全面推进。现阶段粤北瑶族文化产业的突破口是积极发展旅游业,利用已有一定品牌效应的粤北瑶族风情游及一系列民族民俗节庆文化活动这一现实平台,加强高新技术参与和创意整合,生产和提供各种能满足现代文化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基于民族旅游文化产品的主要构成,辐射整个瑶族文化产业。
   构建粤北瑶族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构建其独特性的获取利润、谋求生产、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具备稀缺性、不易仿制性、不可替代性、多元扩展性的特点。核心竞争力是粤北瑶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生产之本。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优势是一种内生能力,不可能自然存在,要求整个区域创新努力主动构建,依靠核心竞争的战略制定和有效施行才能得以实现。这意味着需要制定一个核心竞争战略来布局产业发展的特色。
   粤北瑶族现已开发的旅游业,主要是民族文化旅游部分,属于粤北瑶族文化产业开发范畴,而在粤北瑶族地区开展的旅游业还包括其他内容,如佛教旅游、自然风光游、温泉休闲游、森林公园探险游等等,从理论上来说,粤北瑶族文化产业与在粤北瑶区开展的旅游业是自成一体相互分离的状态,有交叉融合,但不完全重叠,旅游行为总体上也属于大的文化活动范围,但发展到现阶段的旅游业必须进一步彰显其文化内涵才可以完全被文化产业涵盖。二者的关联互动一体化运作需要在发展思路、政策法规、监管体制、管理部门等各方面进行改革、统一。对于粤北瑶族这样一个综合基础条件不甚发达的山区而言,新兴的民族文化产业和已有一定程度发展的旅游业若能由相互分离的关联互动状态达成一体化运作,形成核心竞争战略,对构建粤北瑶族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既能对与民族文化产业关联性高的非文化产业项目产生显著推动作用,实现产业链延伸,又能推动休闲度假、节庆会展、特色餐饮、民俗工艺品制造、娱乐演艺、报刊书本出版、影音制品等旅游关联产业实现良性整合,拉动更广范围相关产业的持续提升。
   需要特别重视的一点是,构建粤北瑶族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粤北区域旅游业联动,推动一体化发展,要强调跨区域合作,文化产业的规划和旅游业的规划,地方与地方之间,应宏观调控、积极协作,打破地方主义和行业间的壁垒,根据区域优势资源特点和其他条件状况,进行特色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共同打造粤北瑶族文化产业品牌,联合开拓市场,避免同质化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二、优化粤北瑶族文化产业的技术、人才与环境三因素
   (一)优化粤北瑶族文化产业的技术因素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综观全球,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也是高新技术强国、经济强国。从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每一项新技术的运用往往给予文化产业巨大推动,开拓出一个全新的空间,甚至产生出一个新的产业门类。原先无法利用的资源用新的技术方法,组合成全新的形式,成为十分有用但又可以廉价获得的充沛资源,为大众化的生产和销售创造条件,给文化产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会。交通手段的不断发展使得人和文化产品的流通达到更高速的空间转移;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出现使人类传递文化的途径更加多元,传播的内容也更丰富;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运用更是极大促进了文化产业存在形态的新改变;而今更多的高新科技门类加入,譬如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等的结合,产生出新的工艺、理念、与思想,融入文化产业的创意、生产与营销环节,为新兴文化产品和新兴文化产业类型的出现提供了巨大可能性。高新科技对文化产业的渗透和影响永无止境,在未来文化产业趋于同质化的竞争中,技术实力的高低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文化产业的竞争。
   粤北瑶区经济相对落后,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处于培育的初级阶段,技术含量不高,运用现代高新科技的能力和条件较差,以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民族文化产业设施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比较薄弱,民族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亟待提高。所以要重视增加粤北瑶族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提升粤北瑶族文化产业未来竞争力,扩展瑶族文化产业发展潜力与运作空间。
   (二)优化粤北瑶族文化产业的人才因素
   粤北瑶族文化产业发展,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民族文化资本,除少数可直接转化的民族文化资源,更多要进行产业化运营的文化资源需要智力的投入和相当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向资本的转变,同时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不断创新以获取长远的市场生命力。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人才,高素质的民族文化专业人才、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
   由于民族文化资源的特殊性质,需要有一批专业从事民族文化研究、艺术创作、传统工艺制作的人才,他们得是本民族文化的专家,最了解最熟悉本民族的文化技艺,在民族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起到文化带头作用。把粤北瑶族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需要一批高素质、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没有人才,不可能产生良好的规划,不可能实施优质的经营,更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文化产业需要的文化创意人才,要具有非凡的智慧、灵感与创意,同时又熟的效果。
   文化产业需要的文化创意人才,要具有非凡的智慧、灵感与创意,同时又熟练掌握现代技术,能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的复合型人才,能提高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对文化产品内容进行创新。粤北瑶族文化产业是民族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高智力的产业,其建设和发展所需上述三类人才组建一队适应形势发展的民族文化产业队伍。
   (三)优化粤北瑶族文化产业的环境因素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国家和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在认真贯彻执行基础上,粤北瑶族地区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财政、税收、投资融资、资产处置、经营准入、产品流通、收入分配、人员安置等方面制定出相应地方法规政策,为民族文化产业保驾护航,提供动力。
   二是优化竞争环境。以地区政府为主导,建立粤北瑶区区域协作机制,根据市场变化迅速调整结构,在粤北瑶区范围内实现文化资源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综合竞争优势,坚决避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产品雷同等恶性无效竞争。
   三是优化市场环境。以建立完整的文化市场体系为目标,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和公平交易,搭建市场服务平台,疏通高新技术进入粤北瑶族文化产业的渠道。
   四是优化资金环境。地方财政要安排专项瑶族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制定好相应管理办法;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支持政府鼓励的建设项目和特色民族文化产业项目;打造多元投资融资渠道。
   五是优化产业布局。在确保文化事业项目正常运转基础上,将一些盈利性文化单位实行转企改制、推向市场,成为市场主体;进一步理顺产权结构,鼓励资本运作,发展一批瑶民族文化产业群体;明确产业布局,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资源的特点,合理开发有优势的文化产业项目。
   六是优化监管环境。关键要转变政府职能,由主宰变主导,彻底改变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状况,创新管理手段,提高政府监管效能。
   三、加深粤北瑶族文化主体参与产业化程度,平衡权益分配
   粤北瑶族文化产业的开发发展离不开瑶族文化主体的参与。在具体的民族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包括民族文化资源的承载者和拥有者,即文化主体;进行资金投入的资本主体;从事生产和流通的经营主体;负责管理和引导的管理主体;最终的消费主体;以及为文化产业开发提供创意和技术支持的外来知识精英主体和文化产业相关的部分参与者。各主体群都在为文化产业的运作支付不同性质和程度的成本。文化主体支付的主要是自身族群的文化成本,社会成本。在粤北瑶族文化产业实践中,由于文化保护意识不到位,保护力度和方式的欠缺,以及知识产权等问题缺失,使瑶族文化主体正在遭受着无法计量的文化成本和社会成本损失。瑶族文化主体承担着对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开发所带来的可能的风险,理应获得与其风险相应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权利和收益。
   由于民族文化产业的特殊的文化和社会功能,所产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价值导引功能,也就是说,民族文化产业的消费主体所消费的除了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和物质形态,更为重要的是文化的核心价值,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象征价值远高于实用目的。在民族歌舞、民俗体验等项目中,现代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原生态”,“舞台真实”,往往需要民族文化主体出场来作为重要载体,呈现文化核心价值所在。用瑶族古寨旅游做例子。由于移民搬迁、青壮年外出打工学习、瑶民对传统文化生存的物理空间(即瑶寨)的冷漠,现在的瑶寨成了空寨,仅有少数户或者年老者仍然居住于此。非物质文化资源,与文化载体的人,资源拥有者,是紧密结合的关系,是一个共同体,缺一不可。没有了文化主体的人,缺少了异域风情的生机活力,即使外观再精美、历史沉淀再厚重的建筑、村寨,也丧失了吸引力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丧失了对瑶族文化内涵的有力体现。一座空寂的古寨能带给游客的也只是徒留一地叹息。民族文化主体在此原本为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反过来“被生产”了,这也是文化主体的“极大渗透与表达”,“其积极意义在于,资源主体(即文化主体)的进入也就带入了其本身文化的核心价值,从而能为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的保留和传承提供基础,也能为资源主体提供有力争夺利益、权力等的动力、根基和保障。”
   粤北瑶族文化主体现在存在着参与产业过程的困难,文化产业主体的重心一直倾向于市场主体,开发的权益极少掌握在瑶族文化主体手中,不成熟的开发所造成文化成本和社会成本损失却由他们自身承担。因此,加深粤北瑶族文化主体参与产业化程度,就是要在粤北瑶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促使原来的文化主体,通过利用他们的文化资源,深度参与到文化产业中成为市场主体,获得均衡的产业开发权,改变现有不平等经济收益状况,从而激励文化主体积极主动保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和更积极地参与产业化。

著录项

  • 作者

    黎静;

  •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授予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学科 民族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丕强;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127.65;
  • 关键词

    粤北瑶族; 文化产业; 区域整合; 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